题名

戰後臺灣基層防癆工作的推動(1948-1966)

并列篇名

The Prevention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the Countries of Taiwan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from 1947 to 1966

DOI

10.29890/HJCN.200607.0004

作者

鄔孟慧(Meng-Hui Wu)

关键词

肺結核病 ; 農復會 ; 結核菌素測驗 ; BCG ; 預防 ; 結核病死亡率 ; pulmonary TB ; JCRR ; tuberculin test ; BCG ; prevention ; the mortality rate of TB

期刊名称

暨南史學

卷期/出版年月

9期(2006 / 07 / 01)

页次

87 - 11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臺灣因外來人口的大量移入,加上無良好的通報系統,導致肺結核病的傳染情形嚴重,死亡率也遽增。直至1947年5月省衛生處成立後,才較爲積極的進行結核病防治工作。之後,外援提供臺灣在結核病防治工作方面的協助,促使全省性的防癆計劃得以推展開來。一般人們所患的結核病中大多數爲肺結核病,所以結核病的防治對象,一向是以肺結核病患爲主。於1949年底,臺灣獲得農復會的協助,開始試辦結核菌素測驗、卡介苗預防接種和防癆人力的訓練。在國內基層衛生機構和農復會的協助之下,使得基層防癆工作得以持續推動。不過,當時的臺灣基層防癆工作,仍出現以下三個問題尚待解決: 一、防癆衛生教育知識無法和醫療技術做搭配。 二、基層防癆人力的「量」和「質」仍屬不足。 三、防癆機構組織間的隸屬斷層,影響防癆業務的推展。

英文摘要

After the World War Ⅱ, a great deal of population migrated from China to Taiwan accompanying various public health problems. Despite infectious diseases like pulmonary TB increased and caused high mortality rates, no reliable reporting system and stable medical resources to ease the chaos due to the war damages. Until May, 1947, the authorities to charge of public health affairs was re-built and started to carry out the mission of TB prevention. Beside the establishment of 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foreign aid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o provide necessary assistance for the TB prevention project in Taiwan. The accomplishment in administration and medical resources eventually pushed the preventive plans islandwide. Since the majority of TB patients were pulmonary cases, the pulmonary TB obviously became the main target in the preventive activities. By the end of 1949, Taiwan finally received foreign aids including medical resources and the trainings of the TB preventive personnel that were especially channeled by JCRR.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applying foreign aids, the public health authorities tried to carry out tuberculin test and to inject BCG. Under ”the supports of the public health bureau and JCRR”, the prevention of TB. diseases in the countries could he continually advanced. There were still three problems about the Prevention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the countries as followings: 1. The knowledge and the medical technique of the prevention of pulmonary TB diseases hardly worked in coordination. 2. The stortage and the poor quality of manpower were the obvious problem in the TB prevention. 3. Because there was the connection which had broken down partially in the organizations of the TB prevention, the promotion of the public health matters were affected by the same reas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農復會工作報告》2(1950年7月1日─1951年6月30日),頁58-59。
  2. 國史館檔案臺灣省政府衛生處檔案:〈世界衛生組織〉,1959年8月30日,目錄編號:455,卷宗編號:019-3。
  3. 〈縣各級衛生機關組織辦法〉,《臺灣省政府公報》,1948年春字第41期,頁651-652、653。
  4. 《農復會工作報告》11(1959年7月1日─1960年6月30日),頁108。
  5. 〈為「臺灣省乳業管理規則」應辦事項公告實施〉,《臺灣省政府公報》1956年冬字第42期,頁555。
  6. 〈對結核病乳牛應予加強取締〉,《中央日報》1957年9月10日,第3版。
  7. 〈臺灣省各縣(市)衛生機關〉,《臺灣省政府公報》,1952年夏字第25期,頁292-293。
  8. 《農復會工作報告》4(1952年7月1日─1953年6月30日),頁114-115。
  9. 《農復會工作報告》8(1956年7月1日─1957年6月30日),頁27、34。
  10. 〈臺灣省乳業管理規則〉,《臺灣省政府公報》1956年冬字第6期,頁62-63、65。
  11. 《農復會工作報告》12(1960年7月1日-1961年6月30日),頁20-21、50。
  12. (1959)。宜蘭改善農村衛生工作實況。中國地方自治,12(4),24。
  13. 《農復會工作報告》7(1955年7月1日─1956年6月30日),頁56。
  14. 《農復會工作報告》10(1958年7月1日─1959年6月30日),頁31、17。
  15. 〈臺灣省各縣市衛生機關辦理衛生教育宣導工作綱要〉,《臺灣省政府公報》,1958年夏字第75期,頁1107。
  16. 《農復會工作報告》9(1957年7月1日─1958年6月30日),頁33、26。
  17. Karlen, Arno、楊幼蘭譯(2000)。病菌與人類的戰爭。晨星。
  18. 王精明(1970)。木柵鄉婦幼衛生實況調查記。大眾醫學,9(10),323-324。
  19. 本刊特約通訊(1951)。鄉鎮衛生所的兩個嚴重問題。衛生雜誌,3(3),41。
  20. 朱寶鈿(1959)。衛生教育。臺北:朱寶佃。
  21. 吳士倫(1955)。防癆歸來話防癆。大眾醫學,5(8),12-13。
  22. 李淑娟(2001)。發現臺灣公衛行腳。臺北:玉樹圖書。
  23. 佟世俊、朱寶佃(1977)。公共衛生及公共衛生護理。臺北:正中。
  24. 林克炤(1996)。衛生保健之回顧與前瞻。臺灣文獻,47(2),20。
  25. 林新澤。怎樣做好防癆工作。中美技術季刊,4(4),11-12。
  26. 林新澤(1959)。臺灣防癆工作的成果。中美技術季刊,4(3),32。
  27. 林詩旦(1959)。臺灣的實驗農村。中國地方自治,12(4),16。
  28. 柯毅(1954)。未來「桃源樂土」的桃園縣。中國地方自治,2(3),35。
  29. 涂懷瑩(1959)。論基層民生建設實驗及問題。中國地方自治,12(4),9。
  30. 張坤崗(1985)。臺灣地區鄉村衛生之探討。社會建設,56,42。
  31. 張坤崗(1988)。臺灣地區鄉村衛生之演進。社區發展季刊,43,102。
  32. 張珣(2000)。疾病與文化。臺北:稻鄉。
  33. 戚以徵(1959)。木柵鄉的實驗農村衛生工作。中國地方自治,12(4),19。
  34. 莊永明(1998)。臺灣醫療史─以臺大醫院為主軸。臺北:遠流。
  35. 許子秋(1950)。推行保健制度的檢討。衛生雜誌,2(1),9。
  36. 許世鉅(1972)。臺灣醫藥衛生備覽。臺北:醫藥新聞社。
  37. 陳挺蘇(1959)。基層民生建設與復興農村運動。中國地方自治,12(4),18。
  38. 陳寄禪(1981)。追溯五十年來促進我衛生設施之關鍵事蹟。臺北:正中。
  39. 彭懷恩(1998)。認識臺灣─臺灣政治變遷五十年。臺北:風雲論壇。
  40. 黃成中(199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
  41. 詹啟賢(1999)。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大事記。臺北:行政院衛生署。
  42. 雷柏爾(1953)。臺灣目前之農村問題與期將來之展望。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特刊,6,62。
  43. 臺灣省衛生處防癆委員會(1964)。抗癆十五年。臺北:臺灣省衛生處防癆委原會。
  44. 蔡友土(1985)。光復後農村發展的回顧與展望。社會建設,56,35。
被引用次数
  1. (2010)。如何看待美援下的衛生?一個歷史書寫的反省與展望。臺灣史研究,17(1),17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