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日治時期臺灣藥業網絡中消費者的反應與選擇

并列篇名

The Medical Network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Era: A Study on Consumers' Reactions and Choices

DOI

10.29890/HJCN.200907.0003

作者

歐怡涵(Yi-Han Ou)

关键词

藥價 ; 藥業網絡 ; 漢藥 ; 西藥 ; drug prices ; the medical network ; Chinese medicine ; Western medicine

期刊名称

暨南史學

卷期/出版年月

12期(2009 / 07 / 01)

页次

99 - 15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所要討論的主題爲臺灣藥業網絡中,實際使用藥品的消費者對於藥業網絡中藥業從業人員之反應,及對藥品所做出的選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進行討論。一是由報紙輿論中所展現的一般用藥者對於藥種商或藥劑師和所經營之藥局的形象。二是從藥品價格對於消費者的影響討論起,藥品價格對於消費者而言,是最現實的問題,他們對於藥品價格所反應的態度,也連帶觀察到臺灣藥業網絡中一些難以處理的問題和市場現象。三是從民眾對於藥品使用的選擇討論起,由於下層民眾使用藥品情形的資料缺乏,故此部分將以中上階層作爲分析的對象。購買和接觸藥品的消費者,在日治時期,當外在條件有漢藥和西藥的不同選擇時,人民選擇漢藥或西藥的主要考量除了以往的使用習慣之外,只有是在經濟情況允許之下,有效的藥品,不論漢藥或西藥,都可以成爲民眾的用藥選擇。即在西藥進入臺灣之後,消費者的用藥習慣,就不只有漢藥或是藉由民俗或宗教療法可以解決。但日治時期臺灣的藥品市場中一直呈現藥品價格過高的狀況,消費者對於藥價有著直接的感受。消費者面臨藥價問題,實際的解決措施,並非由總督府來進行,而是由地方的團體或藥業、醫業團體代替一般百姓,和醫師與藥種商接洽、商議甚至是表達不滿。希望以此形成一股壓力,促使醫師和藥業者提出解決的方法。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focuses on consumers of the medical network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era and discusses their reactions to Taiwan's pharmaceutical and medicine industry and their choices of drugs with three main aspects. First, by examining newspapers and public opinion, images of medicine pharmacists and pharmacies in consumers' eyes could be observed. Second, from drug prices, an important and the most realistic thing for consumers, this paper not only analyzes influences of drug prices on consumers and how consumers reacted but also perceives some problems and market phenomena of Taiwan's medical network that were difficult to be dealt with at that time. The third aspect is considered by reviewing consumers' choices of drugs. Since there was a material shortage about medicine usages of consumers in the lower class, in this part, consumers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classes would be primary cases to be investigate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臺北如水社增設附屬醫院,在艋舺五日開業〉,《臺灣新民報》,昭和5年(1930)5月10日,第312號,第5版。
  2. 〈賣藥行商不正〉,《臺灣日日新報》,大正9年(1920)5月9日,第7152號,第4版。
  3. 〈慨捐藥資〉,《臺灣日日新報》,大正3年(1914)10月15日,第5149號,第3版。
  4. 〈醫師議減藥價,兼發出施療券〉,《臺灣新民報》,昭和6年(1931)7月11日,第372號,第8版。
  5. 〈新竹民眾黨支部的工作,醫藥減價運動,開黨員訓練會〉,《臺灣新民報》,昭和5年(1930)11月1日,第337號,第3版。
  6. 〈對醫藥減價運動的批評〉,《臺灣新民報》,昭和5年(1930)11月22日,第340號,第2版。
  7. 〈文協農組開始醫藥減價運動〉,《臺灣新民報》,昭和5年(1930)10月11日,第334號,第9版。
  8. 〈醫乃仁術?醫藥依然不降價,景況日非頻人斗苦,降價運動將抬頭了〉,《臺灣新民報》,昭和5年(1930)8月2日,第324號,第2版。
  9. 〈西藥脫退組合,小賣減折售出〉,《臺灣新民報》,昭和5年(1930)12月13日,第343號,第8版。
  10. 〈醫師會的內紛〉,《臺灣日日新報》,大正3年(1914)10月19日,第5版。
  11. 〈藥業商勿貪暴利〉,《臺灣日日新報》,大正8年(1919)9月7日,第6911號,第6版。
  12. 〈藥房獲利〉,《臺灣日日新報》,明治33年(1899)6月14日,第634號,第3版。
  13. 〈極力取締〉,《臺灣日日新報》,昭和10年(1935)4月24日,第12594號,第4版。
  14. 〈不正直的藥屋〉,《臺灣日日新報》,明治41年(1908)8月26日,第3197號,第5版。
  15.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臺灣總督府第三十三~第三十五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31-1933。
  16. 修齊堂文書,編號T0218D0192,藏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17. 〈中部醫界與藥品紛爭〉,《臺灣日日新報》,大正3年(1914)10月23日,第5156號,第3版。
  18. 〈臺北赤十字醫院藥價低廉需簡手續望加設備發揮〉,《臺灣日日新報》,昭和4年(1929)1月28日,第10338號,第4版。
  19. 〈藥屋廣告不實〉,《臺灣日日新報》,大正9年(1920)11月17日,第7344號,第7版。
  20. 〈漢藥消費──1年500萬圓多採自川粵〉,《臺灣日日新報》,昭和4年(1929)12月19日,第10659號,第4版。
  21. 〈藥價益暴騰──感冒流行之結果〉,《臺灣日日新報》,大正7年(1918)11月24日,第6620號,第5版。
  22. 〈全島各地續出的醫藥減價運動,臺北醫師會也在考慮,工友總聯盟將起運動〉,《臺灣新民報》,昭和5年(1930)10月18日,第335號,第2版。
  23. 〈臺南藥組臨時總會藥價抬高似非所宜〉,《臺灣日日新報》,昭和11年(1936)6月9日,第13003號,第4版。
  24. 〈醫藥價格減低二成五的運動──於基隆民眾黨支部〉,《臺灣日日新報》,昭和5年(1930)10月4日,第10945號,第2版。
  25. 〈醫者與藥屋〉,《臺灣日日新報》,明治42年(1909)11月12日,第3167號,第5版。
  26. 〈如水社附屬醫院開業了,置有內外各科〉,《臺灣民報》,昭和4年(1929)6月2日,第263號,第3版。
  27. 〈臺中醫藥不降價,民眾黨支部活躍,醫若仁術需要降價,不景況當中貧者斗苦〉,《臺灣新民報》,昭和5年(1930)11月8日,第338號,第2版。
  28. 〈藥屋仲間的紛紜〉,《臺灣日日新報》,明治44年(1911)6月15日,第3973號,第5版。
  29. 〈賣藥宜慎〉,《臺灣日日新報》,明治33年(1898)7月4日,第350號,第3版。
  30. 〈醫藥減價運動〉,《臺灣日日新報》,昭和5年(1930)10月20日,第10953號,第2版。
  31. 〈南部地方的賣藥行商〉,《臺灣日日新報》,明治40年(1907)6月20日,第2737號,第5版。
  32. 福同宮藥籤,南投縣埔里鎮桃米里福同宮提供。(感謝邱正略學長的告知,以及葉家豪與梁耿嘉同學的協助採集。)
  33. 〈臺南藥業臨時總會將重行約定價格──市民注目,組合員亦有反對〉,《臺灣日日新報》,昭和11年(1936)6月5日,第12999號,第8版。
  34. 〈藥業組幹部違規濫賣──組員將自由販賣〉,《臺灣日日新報》,昭和4年(1929)4月25日,第11146號,第4版。
  35. 〈不平鳴〉,《臺灣新民報》,昭和5年(1930)11月8日,第338號,第9版。
  36. 〈時代逆行の賣藥定價勵行,此の暴利振を見ろ,臺灣人側は脫退か〉,《臺灣新民報》,昭和5年(1930)11月8日,第338號,第12版。
  37. 〈發施療券可當作是一種的減藥價嗎?對臺中醫師會的決議,民眾黨委員這樣批評〉,《臺灣新民報》,昭和5年(1930)11月22日,第340號,第2版。
  38. 王思迅、吳志鴻、胡宏明(2004)。臺灣古董雜貨珍藏圖鑑。臺北:果實。
  39. 吉原昭治(1990)。臺灣寺廟藥籤研究。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40. 朱德蘭(1999)。日治時期臺灣的中藥材貿易。臺灣商業傳統論文集
  41. 宋錦秀(1999)。臺灣寺廟藥籤彙編:宜蘭「醫藥神」的系統。宜蘭文獻雜誌,37,3-46。
  42. 林獻堂、許雪姬編、許雪姬註解(2001)。灌園先生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43. 林獻堂、許雪姬編、許雪姬註解(2006)。灌園先生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44. 林獻堂、許雪姬編、許雪姬註解(2003)。灌園先生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45. 林獻堂、許雪姬編、許雪姬註解(2004)。灌園先生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46. 林獻堂、許雪姬編、許雪姬註解(2000)。灌園先生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47. 林獻堂、許雪姬編、許雪姬註解(2004)。灌園先生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48. 林獻堂、許雪姬編、許雪姬註解(2001)。灌園先生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49. 林獻堂、許雪姬編、許雪姬註解(2006)。灌園先生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50. 林獻堂、許雪姬編、許雪姬註解(2001)。灌園先生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51. 林獻堂、許雪姬編、許雪姬註解(2003)。灌園先生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52. 林獻堂、許雪姬編、許雪姬註解(2004)。灌園先生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53. 林獻堂、許雪姬編、許雪姬註解(2004)。灌園先生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54. 邱年永(1993)。臺灣寺廟藥籤方藥考釋。臺南縣學甲鎮:全國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
  55. 張麗俊、許雪姬解讀、洪秋芬解讀(2001)。水竹居主人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56. 張麗俊、許雪姬解讀、洪秋芬解讀(2004)。水竹居主人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57. 張麗俊、許雪姬解讀、洪秋芬解讀(2000)。水竹居主人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58. 張麗俊、許雪姬解讀、洪秋芬解讀(2004)。水竹居主人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59. 張麗俊、許雪姬解讀、洪秋芬解讀(2000)。水竹居主人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60. 張麗俊、許雪姬解讀、洪秋芬解讀(2004)。水竹居主人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61. 張麗俊、許雪姬解讀、洪秋芬解讀(2004)。水竹居主人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62. 張麗俊、許雪姬解讀、洪秋芬解讀(2001)。水竹居主人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2023)。桃園大溪全昌堂漢醫林長春之研究。臺灣文獻,74(2),115-156。
  2. (2023)。醫療渴望地方、地方渴望照護:回顧並展望臺灣醫療史的地方性。臺灣史研究,30(3),179-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