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異文化婚姻下的認同:以南投清境農場的滇緬軍屬為例

并列篇名

The Identity in Intercultural Marriage: A Case Study of Yunnan-Burma Soldier's Dependants at Qingjing Farm in Nantou County

DOI

10.29890/HJCN.201207.0012

作者

嵇國鳳(Kuo-Feng Chi)

关键词

婦女史 ; 口述史 ; 清境農場 ; 滇緬軍屬 ; 文化認同 ; Women's History ; Oral History ; Qingjing Farm ; Yunnan-Burma Soldier's Dependants ; Cultural Identity

期刊名称

暨南史學

卷期/出版年月

15期(2012 / 07 / 01)

页次

111 - 15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以居住在南投縣清境農場眷村(博望、定遠、壽亭三村),具有滇緬軍屬身分的婦女作為研究對象,透過口述訪談的方式蒐集材料,將其內容聚焦於,滇緬軍屬在異文化婚姻下的生活經驗。本研究目的有二:一是以軍屬網絡作為分析基礎,從女性的觀點與生活史的角度出發,補充軍事史以男性軍功為主體的論述;二是重新檢視以往被劃歸為共同體的滇緬軍與其軍屬,比較兩者之間對於國族以及自我認同的歧異性。從戰爭、安置到觀光這一連串的變動下,滇緬義民與軍屬們的生活史中的多元性,值得被重新認識。筆者希望藉由此研究,可以展現出異文化婚姻組合下的婦女,是如何的看待自己跨越國界、與外在國際環境息息相關的移民經驗,以及內在層面上,從生活模式到文化認同所經歷的轉變。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targets at wives who are Yunnan-Burma soldier's dependants living in military dependents' villages(the villages of Bowangxincun、Dingyuanxincun、 Shoutingxincun) at Qingjing Farm in Nantou County. The method adopted by the study is face-to-face interview for collecting material what focuses on real life experience of the intercultural marriage among the dependants. The two research goals are: first, to complete male-oriented military history with female perspective and life history on the background of soldier's dependants; second, to reconsider the difference of nation and self-identity between Yunnan-Burma soldiers and their dependants, which the two are used to be seen as a unity. Under a series of changes, like war, reloca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diversity of life of Yunnan-Burma soldiers and their dependants is deserved to be reviewed. Through the study, the immigrant experience of intercultural marriage of these target women can be fully realized, including their viewpoints, the outer meaning, about going across national borde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changes, the inner meaning, from life styles to cultural identit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林勝偉(2003)。從「戰士」到「榮民」:國家的制度建構與人口類屬的形塑。臺灣社會研究季刊,52,187-254。
    連結:
  2. 段承恩(2004)。從口述歷史中滇緬邊區游擊隊與鴉片、馬幫之關係。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36,284-314。
    連結:
  3. 游鑑明(2005)。是補充歷史抑或改寫歷史?近廿五年來臺灣地區的近代中國與臺灣婦女史研究。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3,65-105。
    連結:
  4. 受訪人:李蓮妹,緬甸華僑。地點:壽亭新村。日期:2007 年12 月15 日。
  5. 受訪人:李金發,雲南漢人。地點:壽亭新村。日期:2007 年12 月15 日。
  6. 受訪人:以拉,曼谷拉祜族。地點:壽亭新村。日期:2007 年12 月15 日。
  7. 受訪人:胡春芳,出身地為泰國,滇緬軍屬第三代子女。地點:定遠新村。日期:2007 年12 月22 日。
  8. 受訪人:解明鑫,出生地為臺灣,滇緬軍屬第三代子女。地點:博望新村。日期:2007 年12 月22 日。
  9. 受訪人:易舞,緬甸南坎傣族。地點:定遠新村。時間:2007 年12月22 日。
  10. 〈成功嶺上訪義民〉,《聯合報》,1961 年3 月25 日。
  11. 受訪人:玉燕,緬甸孟拱傣族。地點:博望新村。日期:2007 年12月22 日。
  12. 受訪人:沐帕,孟拱阿卡族。地點:壽亭新村。日期:2007 年12月15 日。
  13. 清境社區發展協會、清境觀光發展促進會,《人間清境:清境文化導覽手冊》,頁46。
  14. Benedick, Anderson、吳叡人譯(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臺北:時報文化。
  15. 王甫昌(2003)。當代臺灣社會的族群想像。臺北:群學。
  16. 王定國(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17. 王明珂(1997)。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臺北:允晨。
  18. 何政哲(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淡江大學歷史研究所。
  19. 伯楊策劃、汪詠黛執筆(2007)。重返異域。臺北:時報文化。
  20. 宋光宇(1982)。清境與吉洋:從滇緬邊區來臺義民聚落的調查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3,747-794。
  21. 李明錫(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研究所。
  22. 李國輝(1972)。憶孤軍奮戰滇緬邊區(二十三)。春秋,17(2),47-50。
  23. 李國輝(1970)。憶孤軍奮戰滇緬邊區。春秋,13(2、3)
  24. 李國輝(1972)。憶孤軍奮戰滇緬邊區(二十五)。春秋,17(4),50-52。
  25. 李國輝(1970)。昆明事變身歷記。春秋,13(1)
  26. 李國輝(1972)。憶孤軍奮戰滇緬邊區。春秋,17,1-4。
  27. 孟智慧(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竹,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28. 林美英(1966)。來自雲南各省邊疆民族的婦女。政治大學邊政學報,7,22-25。
  29. 柯林武德、何兆武譯、張文杰譯(2007)。歷史的觀念。北京:商務。
  30. 柳元麟(1996)。滇緬邊區風雲錄。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31. 段承恩(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
  32. 胡臺麗(1970)。芋仔與蕃薯:臺灣「榮民」的族群關係與認同。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9,107-132。
  33. 孫立梅(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34. 高格孚(2004)。風和日暖:臺灣外省人與國家認同的轉變。臺北:允晨。
  35. 張蓮萍整理(1997)。大陳島耆老座談會紀錄。宜蘭文獻雜誌,30,125-144。
  36. 陳千惠(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南投,國立曁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
  37. 陳穎立(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
  38. 曾秋美(1998)。臺灣媳婦仔的生活世界。臺北:玉山社。
  39. 曾秋美(1995)。消失中的臺灣阿媽。臺北:玉山社。
  40. 游鑑明(2002)。傾聽她們的聲音:女性口述歷史的方法與口述史料的運用。臺北:左岸文化。
  41. 游鑑明訪問、吳美慧紀錄、張茂霖紀錄、黃銘明紀錄、蔡說麗紀錄(1994)。走過兩個時代的臺灣職業婦女訪問紀錄。臺北:中研院近史所。
  42. 華僑志編纂委員會(1967)。緬甸華僑志。臺北:華僑志編纂委員會。
  43. 覃怡輝(2002)。李彌將軍在滇緬邊區的軍事活動。中華軍史學會會刊,7,75-116。
  44. 黃馨慧(2001)。清境農場的義胞第二代。經典雜誌,30,119。
  45. 管東貴(1976)。訪問清境農場的西南少數民族。中央研究院院訊,17
  46. 趙彥寧(2001)。戴著草帽到處旅行:性/別、權力、國家。臺北:巨流。
  47. 劉偉明(1995)。劉放吾將軍與緬甸仁安羌大捷。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48. 鄧克保(1961)。異域。臺北:平原出版社。
  49. 羅久蓉訪問紀錄、游鑑明訪問、瞿海源訪問(2004)。烽火歲月下的中國婦女訪問紀錄。臺北:中研院近史所。
  50. 龔學貞口述、張世瑛訪(2002)。不再流浪的孤軍:忠貞新村訪談錄。臺北:國史館。
被引用次数
  1. 高瑜(2020)。清境雲南移民初步調查報告。臺灣東南亞學刊,15(1),9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