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軍功與清代侍衛制

并列篇名

A Research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litary Decoration and the Shiwei System in Qing Dynasty

作者

陳章(Chen, Zhang)

关键词

侍衛 ; 軍功 ; 內廷侍衛 ; 騎射 ; 清史 ; Shiwei ; Military Decoration ; the Inner Court Shiwei ; archery ; Qing history

期刊名称

暨南史學

卷期/出版年月

19期(2016 / 07 / 01)

页次

103 - 13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侍衛制是清代一項重要制度,研究卻相當薄弱。侍衛出征在入關前甚是普遍,努爾哈齊與皇太極身邊的侍衛追隨主子出生入死,至乾隆朝,征伐不斷,侍衛帶兵打仗愈加頻繁,立下軍功之侍衛其晉升速度遠超常規管道,這除了體現滿洲尚武之傳統,亦反映侍衛這一職銜的特性。侍衛乃武官之表率,具備良好的騎射技藝是從軍的必要條件,欲立軍功,騎射更需精進,故有清一代對侍衛的騎射技藝相當重視,這亦與侍衛尚武本色相關。此外,依清制,漢人無資格擔任乾清門侍衛和御前侍衛,爬梳史料,卻發現有不少例外。本文對楊芳、劉國梁、陳大用、楊遇春、劉國慶、岳鐘璜、余步雲、劉榮慶等漢人內廷侍衛這一特殊群體進行考辨,從其生平入手,探討其何以能超擢為內廷侍衛,從而展示以軍功反哺仕途之效。

英文摘要

Shiwei(侍衛) is an important and unique system in Qing Dynasty. During the period of Qianlong era(乾隆時期), lots of wars happened in the borderlines, so there were more and more shiwei joined the army, regarded as troops during the wars, and the military decoration could be a quicker pace than the ordinary promotion for shiwei, which not only reflected the Manchu martial tradition, but also reflec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tle of shiwei. Good riding and shooting skills(騎射技藝) are necessary skill in the army, but the riding and shooting requirement for shiwei are much more sophisticated, which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shiwei's warlike character. In addition, according to the Qing system, Han Chinese could be not the Qianqingmen shiwei(乾清門侍衛) and Yuqian shiwei(御前侍衛), but actually there are many exceptions. For instance,Yang Fang(楊芳), Liu Guoliang(劉國梁), Chen Dayong(陳大用), Yang Yuchun(楊遇春), Liu Guoqing(劉國慶), Yue Zhonghuang(岳鐘璜), Yu Buyun(余步雲), Liurong Qing(劉榮慶), were Qianqingmen shiwei and Yuqian shiwei,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how these Han Chinese could be promoted to such high level, demonstrating how the military decoration could benift to their career.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內田直文(2009)。鈕祜祿氏額亦都家族與清初內廷侍衛。成大歷史學報,36,45。
    連結:
  2. 葉高樹(2011)。滿洲軍事家族與清初政治:長白山鈕祜祿家族的個案研究。臺灣師大歷史學報,46,169-230。
    連結:
  3. (2006)。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4. [清]高宗敕撰,《清朝續文獻通考》,卷168,頁9187
  5.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6.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7.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所藏《余步雲傳包》,文獻編號:702001525。
  8. (1999)。清史稿校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9.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10. 《清仁宗實錄》,卷267,頁2。卷247,頁717。
  11.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
  12.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13.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14. 《內閣大庫檔》,登錄號:144969-001,〈揭報武進士侍衛林明伊父林祖成於乾隆九年十月初十日在籍染患痢疾醫治不痊於十月二十八日病故〉。
  15. (2005)。文淵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
  16.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17.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包,702003023-7 號。702001968-15 號。702001525-1 號。702002675-3 號。702002675-1 號。702001505-3 號。
  18.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19. 《內閣大庫檔》,登錄號:117856-001,〈移會稽察房尚書舒赫德奏報互闐城所屬之哈拉哈什等五城伯克皆傾心歸化通行上諭一道摺奏一件〉。
  20. 《宮中檔及軍機處檔》,文獻編號:402005016。文獻編號:058417。文獻編號:406007039、402005486。
  21. 《清文宗實錄》,卷356,頁1255
  22. 《內閣大庫檔》,登錄號:094828-001。登錄號:117814-001。登錄號:156879-001。登錄號:156879-001。登錄號:084189。登錄號:014708、070230。登錄號:014708。登錄號:074229。登錄號:018469。登錄號:045876-001。登錄號:059010 號。
  23.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24.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25.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館藏號:01-01-006-02-005,〈著奕經等訊明余步雲及散兵實情按律究辦〉,道光二十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26.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27. (1991)。[光緒]大清會典事例。北京:中華書局。
  28.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29.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30.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31. (1987)。清高宗實錄選輯。臺北:大通書局。
  32.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333,頁3。
  33.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34. 《宮中檔及軍機處檔》,文獻編號:044625,〈奏為奉旨著在乾清門侍衛上行走事恭謝天恩〉。
  35. 雍正元年(1723)二月二十二日,總理事務吏部尚書隆科多等〈為太醫院使援例請廕摺〉滿文部分奉滿文硃批
  36. (1991)。[光緒]大清會典事例。北京:中華書局。
  37.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38.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39.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40. 《清世宗實錄》,卷12,頁228。卷150,頁859。
  41.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42.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43.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44. 《清宣宗實錄》,卷240,頁587。
  45. 《清聖祖實錄》,卷285,頁781。
  46. (1986)。清太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47.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館藏號:01-01-007-03-009,〈余步雲著即革職治罪並著奕經查明首先潰散兵丁開單請旨辦理〉,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48. (2000)。中國地方志集成‧福建府縣志輯。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49.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50.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51.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
  52.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701005689 號。701005837 號。701005718 號。701005799 號。701005699 號。701005673 號。701006885 號。701002914 號。701006751 號。701005784 號。701005739 號。701005784 號。701005739 號。701005838 號。701005631 號。
  53.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54.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55.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56.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57.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58. (1993)。清國史。北京:中華書局。
  59. 《欽定平定金川方略》,卷15,頁21。
  60. (1991)。[光緒]大清會典事例。北京:中華書局。
  61.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62. (1991)。[光緒]大清會典事例。北京:中華書局。
  63. (1986)。清高宗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64. 清王士禛、靳斯仁點校(1982)。池北偶談。北京:中華書局。
  65. 清李桓(2007)。國朝耆獻類徵初編。揚州:廣陵書社。
  66. 清洪亮吉(2001)。洪亮吉集。北京:中華書局。
  67. 清高宗(1987)。清朝文獻通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8. 清高宗(1987)。清朝文獻通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9. 清高宗(1987)。清朝文獻通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70. 清張紹棠修、蕭穆纂(1974)。[光緒]續纂句容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71. 清楊宜崙修、沈之本纂(1970)。[乾隆]高郵州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72. 清福格(1997)。聽雨叢談。北京:中華書局。
  73. 清劉庠(1970)。[同治]徐州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74. 清潘鎔修、清沈學淵纂(1970)。[嘉慶]蕭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75. 清蕭奭(1959)。永憲錄。北京:中華書局。
  76.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89)。清初內國史院滿文檔案譯編。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77. 王鍾翰點校(1987)。清史列傳。北京:中華書局。
  78. 李興盛、張傑(1983)。清實錄黑龍江史料摘鈔。哈爾濱: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
  79. 耿琦(2015)。清代駐守新疆侍衛職任考述。清史研究,2015(4),117+122。
  80. 馬安怡(201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81. 商鴻逵(1990)。清史滿語辭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82. 常江(1988)。清代侍衛制度。社會科學輯刊,1988(3),85-91。
  83. 常江、李理(1993)。清宮侍衛。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84. 莊吉發(1987)。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85. 陳文石(1977)。清代的侍衛。食貨月刊,7(6),1-13。
  86. 陳金陵(1992)。簡論清代皇權與侍衛。清史論叢,61-69。
  87. 陳慈慧(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88. 遊佳瑞(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89. 趙爾巽(1981)。清史稿。臺北:鼎文書局。
  90. 趙爾巽(1981)。清史稿。臺北:鼎文書局。
  91. 趙爾巽(1981)。清史稿。臺北:鼎文書局。
  92. 趙爾巽(1981)。清史稿。臺北:鼎文書局。
  93. 趙爾巽(1981)。清史稿。臺北:鼎文書局。
  94. 鄞秋華(199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臺灣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
  95. 劉小萌(2002)。清皇室與三藩「額駙」。滿族研究,2002(3),14-17。
  96. 魯靖康(2014)。清代侍衛新疆史跡考—以《清實錄》為中心。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4(4),16-21。
  97. 薛戈、黃一農(2012)。《紅樓夢》中「元妃省親」原型考。曹雪芹研究,2012(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