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日治後期臺灣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的施行與士兵派遣

并列篇名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aiwan Army Special Volunteer System and Soldier Dispatch During Japanese Rule Later Period

作者

沈昱廷(Shen, Yu-ting)

关键词

陸軍特別志願兵 ; 徵兵制 ; 太平洋戰爭 ; 第四十八師團 ; 皇民化運動 ; Imperialization movement ; Taiwan army special volunteer soldier system ; Taiwan conscription system ; Pacific War ; 48th division

期刊名称

暨南史學

卷期/出版年月

23期(2020 / 07 / 01)

页次

35 - 7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1942年日本殖民政府開始在臺招募前後三期的陸軍特別志願兵,並設立「臺灣總督府陸軍兵志願者訓練所」,作為臺灣青年正式進入日本陸軍部隊前的訓練基地。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是一套迥異於日本內地的制度,其主要為預備訓練性質,目的是使臺灣青年在接受正規陸軍軍事教育前,能有一般的軍事技能、知識、學識語言等基礎。陸軍兵志願者訓練所上午為室內課,除教授普通學科外,更灌輸皇國思想,培養忠君愛國意識;下午進行正規軍事訓練,並對加強熱帶地區的模擬演練,讓陸軍志願兵能更快速適應將來作戰的區域。在時數上,室內課幾乎為軍事訓練的兩倍,顯見殖民當局設立訓練所的目的,主要是強化臺人的皇民觀念。臺籍陸軍志願兵結訓後先進入臺灣第三、第四部隊,再接受一次入伍訓練。第一、二期的陸軍志願兵主要分發至南洋一帶,第三期則以臺灣本島為主。在戰力上,陸軍志願兵雖已接受完整的軍事與學識訓練,亦有充沛戰力,然而,人數對於當時的軍隊需求而言只是杯水車薪,也顯見該制度僅是皇民化施行上的樣版。

英文摘要

In 1942, the Japanese colonial government began recruiting army volunteers in Taiwan, and set up "Taiwan Governor's Office Army Volunteer Training Center" As a training base for Taiwan youths to officially enter the Japanese army. The army special volunteer system is different from Japan army system, it is mainly of a preparatory training nature. The purpose is to enable Taiwan youths to have general military skills, knowledge, and language before receiving regular Army military education. In the morning, the army volunteer training institute takes indoor classes. In addition to teaching general subjects, it also instills the empire's ideas and cultivates patriotic consciousness of the loyal monarch. In the afternoon, it conducts regular military training and strengthens simulation exercises in the tropical area to allow the army volunteers to adapt more quickly. The area to fight in the future. In terms of hours, indoor classes are almost twice that of military training. It is obvious that the purpo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raining centers by the colonial authorities was mainly to strengthen the Taiwanese people's concept of imperial people After completing the training, the Taiwanese army volunteers first entered the third and fourth units of Taiwan, and then received training for enlistment. The first and second phases of the army volunteer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to the Nanyang area, and the third phase is mainly based on the island of Taiwan. In terms of combat strength, although the army volunteers have received complete military and academic training, they also have plenty of combat power. However, the number of people for the army's needs at the time was only a small salary, and it also showed that the system was only a model of Imperialization movemen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臺灣總督府陸軍兵志願者訓練所官制制訂ノ件〉,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編號:000104700100118。
  2. 〈諸動作既に軍隊調‧感激に眠れぬ訓練所第一夜〉,《臺灣日日新報》,昭和 17 年 7 月 11 日。
  3. 《臺灣總督府官報》第 4406 號,昭和 17 年 2 月 1 日。第 58 號,昭和 17 年 6 月 10 日。第 207 號,昭和 17 年 12 月 10 日。第 8 號,昭和 17 年 4 月 10 日。
  4. 〈臺灣總督府陸軍兵志願者訓練所規程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編號:000104700100143。
  5. 〈志願兵べ若櫻の感想記(3)〉,《臺灣日日新報》,昭和 17 年 8 月 22日。
  6. 〈志願兵搖籃の殿堂‧十五日志願兵訓練所上棟式舉行〉,《臺灣日日新報》,昭和 17 年 4 月 10 日。
  7. 〈學歷は國校卒が第一位‧年齡は廿歲前後が最多〉,《臺灣日日新報》,昭和 17 年 6 月 10 日
  8. 《臺灣總督府官報》第 346 號,昭和 18 年 6 月 1 日。第 494 號,昭和 18 年 11 月 25 日。
  9. 〈御署名原本・昭和十七年・勅令第一○八号・台湾総督府陸軍兵志願者訓練所官制〉,無編號,《御署名原本・昭和十七年・勅令第一○八号・台湾総督府陸軍兵志願者訓練所官制》,(東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藏), 引用自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參考代碼:A03022700800,引用日期:2017 年 03 月 20 日
  10. 《臺灣總督府官報》第 936 號,昭和 20 年 3 月 28 日。第 947 號,昭和 20 年 4 月 1 日。第 878號,昭和 20 年 1 月 23 日。
  11. 〈所訓を體得、實踐へ若櫻訓練に精魂‧志願兵訓練所近く本格的訓練へ〉,《臺灣日日新報》,昭和 17 年 7 月 16 日。
  12. 〈陸軍兵志願者訓練所‧けふ盛大に開所式舉行〉,《臺灣日日新報》,昭和 17 年 7 月 18 日。
  13. 〈訓練所ノ組織及內容其ノ他〉,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編號:000104700100125。
  14. 〈四十二萬一千人を突破‧全島的志願兵志願者總數〉,《臺灣日日新報》,昭和 17 年 3 月 13 日。
  15. 五味田忠(編)(1985).臺灣年鑑.臺北:成文出版社.
  16. 內務局兵事防空課,〈志願兵の手引〉,收錄於臺灣總督府情報部輯,《部報第 139 號‧志願兵特輯號》(臺北:臺灣總督府情報部,1942),頁 27。
  17. 日本陸軍部編著,武揚堂翻刻,《劍術教範》(東京:武揚堂,1934),頁 1。
  18. 日本陸軍部編著,橫尾民藏氏翻刻,《陸軍禮式令同附錄》(東京:橫尾民藏氏,1940)。
  19. 田中一二(編)(1985).臺灣年鑑.臺北:成文出版社.
  20. 寺田近雄,廖為智(譯)(1999).日本軍隊用語集.臺北:麥田出版社.
  21. 吳新榮,張良澤(編)(2007).吳新榮日記全集.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22. 李騰嶽(纂修)(1962).臺灣省通志稿.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3. 周婉窈(2004)。從比較的觀點看臺灣與韓國的皇民化運動。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北:
  24. 周婉窈(2004)。日本在臺軍事動員與臺灣人的海外參戰經驗。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北:
  25. 周婉窈(編)(1997).臺籍日本兵座談會記錄并相關資料.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26. 林獻堂,許雪姬(編)(2007).灌園先生日記(十三).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27. 林獻堂,許雪姬(編)(2008).灌園先生日記(十五).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28. 近藤正己(1996)。総力戦と台湾──日本植民地崩化の研究。東京:刀水書房。
  29. 張主看(口述),沈昱廷(訪問)(2015)。張主看口述,沈昱廷訪問,〈臺籍陸軍特別志願兵張主看先生訪問紀錄〉,2015 年 11 月 3 日,未刊稿。
  30. 陳千武(1999).活著回來.臺中:晨星.
  31. 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編,《日本占領臺灣期間軍事設施史實》(臺北: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1948),頁 180-200。頁 168。
  32. 臺灣圖書株式會社編輯部編,臺灣軍報道部審閱,《戰陣訓解釋》(臺北:臺灣圖書株式會社,1942)。
  33.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陸軍兵志願者訓練所訓練手帳》,頁 20、24。
  34.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陸軍兵志願者訓練所訓練手帳》,〈手帳取扱上ノ心得〉
  35. 臺灣總督府編著,〈武裝臺灣〉,收錄於內閣情報局編輯,《週報》,409期(東京:內閣印刷局,1944),頁 7。
  36. 臺灣總督府(編)(1985).臺灣統治概要.臺北:成文出版社.
  37. 臺灣總督府陸軍兵志願者訓練所編,《昭和十九年度(第一回生)修了者名簿》,頁 7-68。
  38. 齊藤市平翻刻,《步兵操典》(東京:尚兵館,1940),頁 18-34。
  39. 劉寧炎(纂)(1989).重修臺灣省通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40. 蔡慧玉(編),吳玲青(整理)(1997).走過兩個時代的人──臺籍日本兵.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41. 鄭春河(1988)。忘れられた日本兵。南星,10,23-29。
  42. 鄭麗玲(1992)。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43. 賴玲卿(整理)(2000)。嘉義市台籍日本兵口述歷史座談會。嘉義市文獻,16,188-191+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