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張家口邊口貿易興起於明朝「隆慶和議」,並在清朝雍正年間《中俄恰克圖條約》簽訂之後達到商貿巔峰,此時清朝與俄國貿易頻繁,大批山西商人與北京商人紛紛至張家口進行貿易,促使其地方社會經濟跟著商人、商路的拓展而有所發展。據清朝明文規定,張家口身為需將關稅盈餘銀兩繳交至內務府的五處稅關之一(其餘四處稅關分別是左右兩翼稅關、山海關、殺虎口),因此在《中俄恰克圖條約》之後到道光年間,隨著貿易的興盛,張家口稅關盈餘多能維持在銀19,000至35,000兩不等,以提供內府使用;但自咸豐朝以降,受到太平天國兵燹影響,內地商道遭受破壞,南北貨物互未流通,再加之「釐金」政策的施行與清朝、俄國間《中俄天津條約》、《中俄陸路通商章程》簽訂等影響下,使得張家口稅關收入出現下滑。本文通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的檔案,討論自《中俄恰克圖條約》簽訂以降的清代中、後期張家口稅關收支變化,及其背後所隱藏的政治、社會與經濟情況,藉以分析影響張家口稅關財政收支的各種原因。
|
英文摘要
|
The trade at the border of Zhangjiakou started in the "Longqing Peace Conference"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reached its peak after the signing of the Sino-Russian Treaty of Chakotou during the Yongzheng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According to the explicit provisions of the Qing Dynasty, Zhangjiakou was one of the five taxation gates (the other four gates were the Left and Right Wing Gates, Shanhai Gates, and Jiehukou) that were required to pay the surplus of customs duties to the internal affairs government. However, since the Xianfeng dynasty, the influence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s conflagration, the destruction of mainland trade routes, the lack of mutual circulation of goods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old determination" policy and the signing of the Sino-Russian Tianjin Treaty and the Sino-Russian Land Trade Regulations between the Qing Dynasty and Russia, caused a decline in the revenue of Zhangjiakou Customs. Through the archives of the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of Academia Sinica, the First Historical Archives of China, and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nges in the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of the Zhangjiakou Customs during the middle and late Qing dynasty since the signing of the Treaty of Chakotou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and the hidden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behind them,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various reasons affecting the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of the Zhangjiakou Customs.
|
参考文献
|
-
王士銘(2012)。十八世紀的恰克圖大黃貿易──以穆氏家族為例。政大史粹,23,37-75。
連結:
-
李今芸(2010)。恰克圖茶葉貿易與晉商(1862-1917)。漢學研究,28(3),167-196。
連結:
-
賴惠敏(2004)。清乾隆朝的稅關與皇室財政。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6,53-103。
連結: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檔案》,館藏號 01-21-061-03-001,咸豐八年十二月初十日,〈中英天津條約暨專條通商章程善後條約並稅則〉。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硃批奏摺‧財政類》微捲,登錄號 0382-062,咸豐六年二月十一日,張家口監督慶文,〈張家口監督慶文奏報收支稅銀及皮張等項銀數摺〉
-
《張家口撥補稅務案》,收入國家圖書館藏,《清代稅收稅務檔案史料匯編》(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8),頁 28466。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硃批奏摺‧財政類》微捲,登錄號 0406-050,光緒十八年二月十二日,張家口監督端方,〈張家口監督端方奏報張家口收支稅銀等項數目摺〉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現存清代內閣大庫原藏明清檔案》,登錄號 186532,道光三十年十二月,戶部,〈戶部為增定關口稅數事〉。
-
(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硃批奏摺‧財政類》微捲,登錄號 0383-005,咸豐七年二月初九日,張家口監督德純,〈張家口監督德純奏報收支稅銀及變價皮張等項銀數摺〉。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硃批奏摺‧財政類》微捲,登錄號 0445-033,乾隆五年十一月初六日,直隸總督孫嘉淦,〈直隸總督孫嘉淦奏為分別口外熬鹼之禁以益蒙古民人生計摺〉。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中檔及軍機處檔摺件》,文獻編號 091891,同治二年十月十八日,張家口監督舒濟,〈奏為差滿回京關稅正額徵足無虧短收盈餘銀兩請飭部覈辦等由〉。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現存清代內閣大庫原藏明清檔案》,登錄號 196214,道光二十九年十一月,戶部,〈戶部為議覆事〉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硃批奏摺‧財政類》微捲,登錄號 0382-020,咸豐四年二月十四日,張家口監督慶至,〈張家口監督慶至奏報收支稅銀數目並短徵銀兩等事摺〉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硃批奏摺‧財政類》微捲,登錄號 0382-059,咸豐五年二月十八日,張家口監督哈興阿,〈張家口監督哈興阿奏報收支關稅銀數並變價駝馬等銀數摺〉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硃批奏摺‧財政類》微捲,登錄號 0430-067,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二十日,殺虎口監督林景賢,〈殺虎口監督林景賢奏請敕部核議應否刊給蒙古王公等護照片〉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中檔及軍機處檔摺件》,文獻編號 406012869,咸豐十年八月初十日,察哈爾都統慶昀、直隸按察使吳廷棟,〈奏為張家口捐務現已分別久暫一律辦成收齊銀兩具奏〉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硃批奏摺‧財政類》微捲,登錄號 1386-017,道光十年五月二十九日,欽差大臣保昌,〈欽差大臣保昌等奏為會同將前張家口監督景福斥革鹼商案查訊定擬摺〉。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檔案》,館藏號 01-20-026-01-012,同治七年正月初三日,戶部,〈查明張家口茶釐由〉。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軍機錄副奏摺》,檔號 03-4379-003,咸豐六年二月初八日,大學士管理戶部事務文慶,〈奏為遵旨查議速奏張家口朝陽村收稅與案不符應毋庸議事〉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硃批奏摺‧財政類》微捲,登錄號 0559-012,道光三十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張家口監督明益,〈張家口監督明益奏報整頓官稅杜絕偷漏情形摺〉。
-
清朝咸豐三年(1853)九月所立的《重修關帝廟碑記》石碑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檔案》,館藏號 01-20-004-06-001,同治四年閏五月初二日,察哈爾都統阿克敦布,〈張家口華商請免釐捐因俄商運茶過多有礙華商請持平辦理由〉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硃批奏摺‧財政類》微捲,登錄號 0373-057,道光五年三月十五日,張家口監督英文,〈張家口監督英文奏報商稅情形請旨遵照定例以便稽核摺〉。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硃批奏摺‧財政類》微捲,登錄號 0577-049,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察哈爾都統祥麟,〈察哈爾都統祥麟等奏報張家口獨石口一年收過茶馬釐捐銀動支數目摺〉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編號 408008277,光緒二十一年十二月初十日,張家口監督宗室靈照,〈奏為遵例奏聞接篆張家口監督印務事〉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檔案》,館藏號 01-21-060-01-002,雍正五年九月初七日,〈恰克圖界約〉。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硃批奏摺‧財政類》微捲,登錄號 0408-049,光緒十九年正月二十七日,張家口監督溥頲,〈張家口監督溥頲奏報張家口收支各項稅款並實存盈餘銀兩數目摺〉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硃批奏摺‧財政類》微捲,登錄號 0382-061,咸豐六年正月二十四日,張家口監督慶文,〈張家口監督慶文奏報徵收朝陽村商稅情形摺〉。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硃批奏摺‧財政類》微捲,登錄號 0977-047,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察哈爾都統慶春,〈察哈爾都統慶春等奏報牛羊群牧各款不敷請准由其它款項濟急摺〉。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硃批奏摺‧財政類》微捲,登錄號 0575-025,光緒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察哈爾都統祥麟,〈察哈爾都統祥麟等奏報張家口獨石口收過茶馬釐捐銀兩並動支數目摺〉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檔案》,館藏號 01-21-062-01-001,同治元年二月初四日,〈中俄陸路通商章程暨續增稅則〉。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硃批奏摺‧財政類》微捲,登錄號 0572-056,光緒二十一年十二月初九日,察哈爾都統悳銘,〈察哈爾都統悳銘奏請茶馬釐捐項下動撥銀兩以濟牛羊群牧辦公經費摺〉。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硃批奏摺‧財政類》微捲,登錄號 0382-014,咸豐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張家口監督慶至,〈張家口監督慶至等奏報移交接收錢糧數目並稅務短絀情形摺〉。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硃批奏摺‧財政類》微捲,登錄號 0576-045,光緒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九日,察哈爾都統祥麟,〈察哈爾都統祥麟等奏報張家口獨石口一年收過茶馬釐捐銀動支數目摺〉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軍機處檔冊‧月摺檔》,文獻編號603000486-004,同治七年十二月上,張家口監督覺羅成孚,〈奏報張家口稅務短絀固由於俄國通商隱奪華商之生業而揆其實在情形有不盡在於此者等事〉。
-
臺北蒙藏委員會藏,《蒙古國家檔案局檔案》,編號 089-039,宣統三年二月初七日,〈三興德記僱用老不生呆令喇嘛運茶至大庫倫事〉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編號 408008069,光緒二十五年十一月初六日,張家口監督恩聯,〈奏為遵例奏聞光緒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任接據前任監督啟約移交銀兩馬皮及存有數目等項恭摺〉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硃批奏摺‧財政類》微捲,登錄號 0411-010,光緒二十年正月二十八日,張家口監督莊健,〈張家口監督莊健奏報張家口一年期滿收支實存各項稅銀數目摺〉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現存清代內閣大庫原藏明清檔案》,登錄號 217881,道光二十八年七月,戶部,〈戶部為酌定擬補常稅銀數事〉。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檔案》,館藏號 01-21-061-01-003,咸豐八年五月初三日,〈中俄天津條約〉。
-
(明)陳子龍(選輯)(1962).明經世文編.北京:中華書局.
-
(清)文孚(纂修)(1985).欽定六部處分則例.臺北:文海出版社.
-
(清)文孚(纂修)(1969).欽定六部處分則例.臺北:文海出版社.
-
(清)左承業(纂修)(1745)。〔清〕左承業纂修,〔乾隆〕《萬全縣誌》(清乾隆十年〔1745〕刻本),卷 8,〈藝文志‧雜文‧張家口新築來遠堡記〉,頁 6a-6b+8a-9a。http://read.nlc.cn/OutOpenBook/OpenObjectBook?aid。http://read.nlc.cn/OutOpenBook/OpenObjectBook?aid=403&bid=29300.0
-
(清)左承業(纂修)(1745)。〔清〕左承業纂修,〔乾隆〕《萬全縣誌》(清乾隆十年〔1745〕刻本),卷 1,〈方輿志‧沿革〉,頁 17a,http://read.nlc.cn/OutOpenBook/OpenObjectBook?aid。http://read.nlc.cn/OutOpenBook/OpenObjectBook?aid=403&bid=18473.0
-
(清)左承業(纂修)(1745)。〔清〕左承業纂修,〔乾隆〕《萬全縣誌》(清乾隆十年〔1745〕刻本),卷 10,〈志餘〉,頁 9a-9b+10a。http://read.nlc.cn/OutOpenBook/OpenObjectBook?aid。http://read.nlc.cn/OutOpenBook/OpenObjectBook?aid=403&bid=29337.0
-
(清)托津(纂)(1991).〔嘉慶〕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臺北:文海出版社.
-
(清)金志節(原本),黃可潤(增修)(1968).〔乾隆〕口北三廳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
(清)姚明煇(輯)(1968).〔光緒〕蒙古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
(清)張廷玉(1997).明史.北京:中華書局.
-
〔清〕慶桂等奉敕纂修,《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 817,頁 2b-3a,乾隆三十三年八月下壬申條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北省張家口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1985).張家口文史資料.張家口: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北省張家口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故宮博物院合編,《清宮內務府奏銷檔》,第 248 冊 110 則,同治四年十二月初五日,總管內務府,〈奏為張家口監督任內出入銀兩數目事摺〉,頁 481-490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故宮博物院合編,《清宮內務府奏銷檔》,第 244 冊 20則,咸豐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總管內務府,〈奏為清查張家口監督慶廉任內徵收稅課銀兩事摺〉,頁 95-102
-
王尚義(2004).晉商商貿活動的歷史地理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
包遵彭(編纂)(1958).中國近代史論叢.臺北:正中書局.
-
〔日〕吉田虎雄,《支那貿易事情》(東京:民友社,1902)
-
安俊杰(2013).細說張家口.北京:線裝書局.
-
米‧約‧斯拉德科夫斯基,宿豐林(譯)(2008).俄國各民族與中國貿易經濟關係史(1917 年以前).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米鎮波(2005).清代西北邊境地區中俄貿易:從道光到宣統朝.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米鎮波(1994)。1845 年尼‧柳比莫夫的秘密考察與《中俄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的簽訂。近代史研究,1994(5),26-31。
-
米鎮波(2003).清代中俄恰克圖邊境貿易.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
何烈(1972).釐金制度新探.臺北: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
-
何烈(1981).清咸、同時期的財政.臺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
佚名,〈山西商人西北貿易盛衰調查記〉,《中外經濟周刊》,124(北京,1925),頁 1
-
宋怡明, Michael,鐘逸明(譯)(2021).被統治的藝術:中華帝國晚期的日常政治.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李治國(2011)。複雜的利益分配──旅蒙商予以蒙古負面影響的再認識。蘭州學刊,2011(4),142-150。
-
林麗月(1979)。釐金與清末湖南省的財政(1875-191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7,283-325。
-
祁美琴(2007)。論清代長城邊口貿易的時代特徵。清史研究,2007(3),76。
-
阿‧科爾薩克,米鎮波(譯)(2010).俄中商貿關係史述.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阿‧馬‧波茲德涅耶夫,漢明(譯),張夢玲(譯),盧龍(譯)(1983).蒙古及蒙古人.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
張正明(1995).晉商興衰史.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
許檀(1998)。清代前期北方商城張家口的崛起。北方論叢,1998(5),94-98。
-
許檀(2007)。清代後期晉商在張家口的經營活動。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0(3),227-232。
-
陳東昇(1990)。清代旅蒙商初探。內蒙古社會科學(文史哲版),1990(3),89-98。
-
陳鋒(編)(2015).晚清財政說明書.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
彭澤益(2010).十九世紀後半期的中國財政與經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黃鑒暉(2002).明清山西商人研究.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
-
楊申茂,張萍,張玉坤(2012)。明代長城軍堡形制與演變研究──以張家口堡為例。建築學報,2012(S1),26。
-
廖敏淑(2013).清代中國對外關係新論.臺北:政大出版社.
-
趙爾巽(1998).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
劉建生,劉鵬生(2005).晉商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賴惠敏(2016)。清代北京的旅蒙商。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6(3),136-148。
-
賴惠敏(2012)。清政府對恰克圖商人的管理 1755-1799。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39-66。
-
賴惠敏(2020).滿大人的荷包:清代喀爾喀蒙古的衙門與商號.北京:中華書局.
-
賴惠敏(2016).乾隆皇帝的荷包.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賴惠敏(2013)。十九世紀晉商在恰克圖的茶葉貿易。覆案的歷史:檔案考掘與清史研究,臺北:
-
豐若非(2013)。清代北部邊疆榷關稅收分配考察──以殺虎口、張家口和歸化城為中心。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3(3),24-33。
-
豐若非(2014).清代榷關與北路貿易:以殺虎口、張家口和歸化城為中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魏慧芳(2017)。對清光緒年間張家口關稅的探討──以《宮中檔光緒朝奏摺》為中心。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33(1),24-27。
-
鄺永慶(1995)。《中俄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再研究。近代史研究,1995(3),252-272。
-
羅玉東(1985).中國釐金史.臺北:文海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