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改善一位幼兒同儕關係之行動研究

并列篇名

A Study of Improving a Rejected Child's Peer Relations

DOI

10.6475/JECE.201007.0135

作者

莊淑婷(Shu-Ting Ghuang);謝瑩慧(Ying-Hui Hsieh)

关键词

被拒絕幼兒 ; 同儕 ; 同儕關係 ; rejected child ; peer ; peer relation

期刊名称

幼兒教育年刊

卷期/出版年月

21期(2010 / 07 / 01)

页次

135 - 16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如何協助被拒絕幼兒,順利適應學校生活,改善同儕關係,研究者採質性取向的行動研究,與搭班老師協同合作,以自己任教班級裡的個案阿倫為研究對象,探討個案在班上被同儕拒絕的原因並實施輔導策略,最後從個案被拒絕情形的改善情況判斷教師輔導策略的成效,資料收集包括現場觀察記錄、省思日誌、錄音、訪談、文件分析等。研究者以具體的行動策略改善班上孩子們的互動方式以及個案阿倫的同儕關係,並透過教學後的檢討與省思分析輔導歷程。最後依據研究發現提出結論與建議,提供幼教教師對處於「被拒絕」情境下的幼兒有多一層認識,以做為未來研究及輔導時的參考。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is an action research which aims to assist a rejected child, Allen, to successfully adapt to school life and improve his peer relations. The researcher observed Allen's peer interactions in class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that caused him to be rejected and then applied teaching and guid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his social behaviors. The data collection techniques include observation, interviews, and document analysis. Allen's verbal expression, self-control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were improved and he was better able to interact with his peer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Bronfenbrenner, U.(1979).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 Ladd, G.W.(1989).Toward a futher understanding of peer relationship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child development.Peer relationships in child development,New York:
  3. Miller, P. H.(1993).Theories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New York:W. H. Freeman and Company.
  4. 江麗莉編譯、蘇靖媛編譯、Kazt, Lilian G.、McClellan, Diane E.(2003)。幼兒社會能力輔導。台北市:華藤文化。
  5. 江麗莉譯、Fields, Marjorie V.、Boesser, Cindy.(2004)。兒童輔導與教養。台北市:華藤文化。
  6. 吳春鳳(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
  7. 呂翠夏譯、Charles, A. S.(1994)。兒童的社會發展:策略與活動。台北:桂冠。
  8. 李駱遜(2002)。教室中的隱形人-被忽略幼兒的研究。幼兒教青年刊,14,91-112。
  9. 林妙芬(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10. 林桂鳳(1990)。青少年之同儕關係輔導與生活適應。測驗與輔導,103,2068-2071。
  11. 林翠湄譯、Shaffer, D. R.(1995)。社會與人格發展。台北:心理出版社。
  12.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同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13. 陳孟檉(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屏東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
  14. 陳忠傑(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中,私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
  15. 陳淑琴(1995)。幼兒非社會性行為的成因與輔導策略的探討。幼兒教育年刊,8,135-150。
  16. 游淑芬譯(1996)。孩子國的新約。台北:成長基金會。
  17. 黃月霞(1993)。教導兒童社會技巧。台北:五南。
  18. 黃維明譯(2005)。我好難過。台北市:天下雜誌。
  19. 黃維明譯(2005)。喜歡我自己。台北市:天下雜誌。
  20. 黃維明譯(2005)。我好害怕。台北市:天下雜誌。
  21. 黃德祥(198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22. 黃慧真譯、Papalia, Diane E.、Olds, Sally Wendkos(1990)。兒童發展。台北:桂冠。
  23. 劉奕樺(199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花蓮市,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24. 蔣惠珍(198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
  25. 蔡其螢(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中市,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26. 蔡忠琦譯(2005)。我好生氣。台北市:天下雜誌。
  27.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8. 賴馬(2004)。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新竹市:和英出版。
  29. 蘇秋碧(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中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