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奧運女子桌球選手單打技術分析探討-以2012年、2008年奧運為例

并列篇名

A Study on the Technical Analysis of Women's Single Players in 2008 and 2012 Olympic Games

作者

游鳳芸(Feng-Yun Yu)

关键词

桌球 ; 奧運 ; 技術分析 ; table tennis ; Olympics ; technical analysis

期刊名称

興大體育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3期(2014 / 01 / 01)

页次

91 - 10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2012年倫敦、2008年北京兩屆奧運會女子桌球選手單打三段技術得分率與使用率表現情形,以及影響比賽勝率的主要技術。本研究使用觀察法,以2012年倫敦及2008年北京奧運女子單打桌球比賽的冠、亞軍選手之4位選手的半準決賽、半決賽及決賽的比賽為研究範圍,以比賽技術統計表格為研究工具,觀察每場比賽選手技術表現,並將各項資料以描述統計進行得分率及使用率分析。經統計分析獲得結果如下:一、2012年奧運女子桌球選手在單打比賽中的三段技術得分率最高以發球搶攻正手位,而在使用率方面則以相持段反手位最多,接發球搶攻反手位最低,2008年奧運女子桌球選手在單打比賽中的三段技術得分率最高以接發球搶攻正手位,而在使用率方面則以相持段反手位最多。二、影響奧運女子桌球選手單打比賽勝率最主要技術是發球搶攻正手位。結論為這兩屆奧運女子桌球選手在單打比賽中的三段技術中的發球搶攻正手位及接發球攻正手位,雖然不是使用率最高的攻防技術,但其得分率卻是第一,可見前三板技術在桌球比賽中佔有很大重要性。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uss the scoring rate and using rate by Three Stage Skill of women's single players in 2012, 2008 Olympic Games, and forecast the main sill of Winning Percentage. The method to carry out this study was using the observation method, and the analysis used Pearson-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s to analyze the scoring rate and using rate. The results showed: 1. the highest scoring rate was the skill of serve and attack stage, and the highest using rate was the skill of stalemate, receive and attack stage using rate was lowest. 2. the skill of serve and attack stag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winning percentage variables.In conclusion, serve and attack forehand side and receive attack forehand weren't the most used, but this two skills were superior in score-rate. Thus, the first three place technology is very important in table tenni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沈啟賓,陳金海,侯淑玲,張富貴,陳敬能(2011)。2010 年亞運會優秀男子桌球選手比賽三段技術分析。成大體育,43(2),103-114。
    連結:
  2. 周資衆,曾銀助(2008)。從桌球運動發展趨勢探討我國競技桌球發展方向與策略。大專體育,94,124-129。
    連結:
  3. 周鳳珍,游鳳芸,陳金海,侯淑玲(2012)。優秀女子桌球選手攻防技術分析。交大體育學刊,4,16-23。
    連結:
  4. 胡志峰,林靜萍,陳裕芬(2006)。大專甲組桌球選手雙打技術分析。大專體育學刊,8(2),133-144。
    連結:
  5. Hsu, M. H.(2010).A Study on the Technical Analysis and Attack-Deffense Performance of Men’s Top Four Single Players in 2008 Olympic Gam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able Tennis Sciences,6,249-260.
  6. Siedentop, D.(1983).Developing teaching skills in P. E..Palo Alto, CA: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7. 王海燕(2010)。北京,體育大學。
  8. 朱昌勇(1999).我國大專桌球國手三段技術、心理變項與成績表現之相關研究.台北市:政大書城.
  9. 吳煥群,李振彪(1990)。乒乓球選手技術診斷方法的研究。乒乓世界,38,38-40。
  10. 吳煥群,張曉蓬(2002).乒乓長盛的訓練學探索.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11. 李宇星(2005)。48 屆世乒賽男子優秀運動員技術特徵及乒乓球運動發展趨勢的研究。廣州體育學院,25(6),87-89。
  12. 房巍,邢繼慶,黃愛慶(2010)。無機時代乒乓競技特徵及對策探析。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6(2),55-56。
  13. 林松青,沈啟賓(1995)。1994 年美孚亞洲女桌名人賽比賽綜合技術分析之探討。光武工商專科學校學報,20,355-396。
  14. 范洪成,牟春蕾,黎晨(2007)。第 15 屆亞運會乒乓球女子團體半決賽、決賽技戰術分析。武漢體育學院學報,41(7),51-55。
  15. 國際桌球總會 ITTF ( 2013 , 7 月 25 日 )。 世界排名消息 。資料引自http://www.ittf.com/_front_page/ittf1.asp?category=wr
  16. 莊則棟(1999)。莊則棟談乒乓球技術訓練(一)。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4(1),60-61。
  17. 郭明珍(2012).世界優秀男子桌球運動員比賽技術分析比較研究.台北市:今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8. 裴偉民,成波錦,呂永強(2006)。近 20 年來乒乓球競賽規則的演變規律初探。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6(2),89-92。
  19. 劉羿德,黃艾君(2007)。台灣男子少年桌球國手三段技術分析之探討。彰化師範大學體育學報,7,131-138。
  20. 謝曉斌(2010)。無機膠水對乒乓球運動員專項素質的影響。中州體育,2,38-40。
被引用次数
  1. 傅麗蘭、杜美華、王佩凡(2017)。桌球選手專項有氧能力測試之再測信度。運動教練科學,45,67-76。
  2. 傅麗蘭、林貴彬、王佩凡(2016)。競技桌球運動專項生理特徵與體能需求之探討。中原體育學報,9,97-108。
  3. 許吉越、翁文修、李坤哲、余信毅(2018)。高中桌球選手比賽技戰術分析。運動與遊憩研究,13(2),116-129。
  4. 陸雲鳳,林珀璇,杜美華(2021)。我國優秀女子桌球選手鄭怡靜不同時期三段技術初探。臺中科大體育學刊,17,127-138。
  5. 鄭先知、陳思羽、陳金海、張富貴、沈啟賓(2018)。2016 里約奧運會乒乓球女子單打前八強選手得分手段分析與探討。長榮運動休閒學刊,12,4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