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林獻堂遊臺灣-從《灌園先生日記》看日治時期的島內旅遊

并列篇名

Hsien-Tang Lin's Travel in Taiwan: Study on Around Taiwan Travel in Japanese Ruled Period by the Diary of Hsien-Tang Lin

DOI

10.29818/SS.201106.0002

作者

林丁國(Din-Guo Lin)

关键词

林獻堂 ; 灌園先生日記 ; 日治時期 ; 觀光休憩 ; 島內旅遊 ; Hsien-Tang Lin ; The Diary of Hsien-Tang Lin ; Japanese ruled period ; tourism and recreation ; around Taiwan travel

期刊名称

運動文化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7期(2011 / 06 / 01)

页次

57 - 11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旅遊」是伴隨著人類歷史發展而衍生的文明產物,尤其在工業革命以後,由於科學發達帶動交通工具和相關基體設施的進步,大幅縮短人地之間的時空距離。歐美各國在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生活富庶的前提之下,普遍興起現代旅遊的風氣。大約同時期的清代臺灣,旅遊活動大多屬於個人冒險、遊歷,文人或官吏的風土民情記錄等等。迨至日治時期,隨著日本統治的強化與深入,臺灣開始發展具有現代意涵的觀光休憩旅遊活動,而且成為殖民政府的重要政策之一,許多日治時期發展出來的旅遊設施和觀光景點,直到今天仍然留有歷史的痕跡。林獻堂是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重要領導人物,其本身也是一位熱愛旅遊的人士,足跡遍歷日本、中國、南洋,甚至全球五大洲,旅遊內容在其所著《灌園先生日記》均有詳細記錄,然其日記中亦不乏有關島內各地旅遊的記載,全島五洲三廳皆有其遊蹤。因此,本文先概論日治時期島內旅遊狀況,再依據《權園先生日記》所記載的內容,以林默堂親身的旅遊經驗為實例,探討島內旅遊的各種狀況,包含旅遊過程中的人(同伴或拜訪對象)、行(交通工具和行程安排)、事(旅遊內容)、食(餐館)、宿(旅館)、物(景點描述)等等。期望經自本文的探討,能對日治時期島內旅遊活動有更具體的瞭解。

英文摘要

”Travel” is the product of civiliz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After industrial revolution, scientific advancement leads to the progress of transportation and related infrastructure,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time and distance between people and places. In Europe and the U.S., because of stable and satisfying society, economy and life, there was the trend of modern tourism. In Taiwan, during the Ching Dynasty, the travels mostly referred to personal adventure, trip and literati's or officials' records of social customs. In Japanese ruled period, with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Japanese governance, Taiwan started developing modern tourism and recreation activities. It became one of the important policies of the colonial government. Many tourism facilities and posts developed in Japanese ruled period become historic relics at present. Hsien-Tang Lin was an important leader in Taiwan society during Japanese ruled period. He enjoyed traveling and had visited Japan, China, South Pacific and even five continents. His travel was recorded in The Diary of Hsien-Tang Lin which also described the trips of five states and three governments around Taiwan. This study first introduces the around Taiwan travel in Japanese ruled period, and then uses Hsien-Tang Lin's personal travel experience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The Diary of Hsien-Tang Lin, to probe into various situations of traveling in Taiwan, including people (companions or subjects visited), transport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journey arrangement), affairs (travel content), food (restaurants), accommodation (hotels) and things (descriptions of spots) in the trips. By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intends to further recognize the tourism activities around Taiwan during Japanese ruled period.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林淑慧(2008)。敘事、再現、啟蒙:林獻堂一九二七年日記及《環球遊記》的文化意義。臺灣文學學報,13,65-91。
    連結:
  2. 張惠珍(2005)。他者之域的文化想像與國族論述:林獻堂《環球遊記》析論。臺灣文學學報,6,89-120。
    連結:
  3. 小川嘉一,《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北:日本旅行協會臺灣支部,1935。
  4. 〈觀光協會設立を各州に勸告鐵道部が乘り出す〉,《臺灣日日新報》,1937.4.2407版。
  5. 陳石煌,《樂園臺灣の姿》,臺北:吉村商會,1936。
  6. 〈臺中輕鐵開通〉,《臺灣日日新報》,1924.11.11,夕刊04版。
  7. 〈枕頭山溫泉地視察報告〉,《臺灣統督府公文類纂》,訓令第23號第95條,1897.8。
  8. 〈全島の功勞者德行者永年勤續者表彰式 十日總督府會議室に於つ舉行〉,《臺灣日日新報》,1929.1.11,夕刊02版。
  9. 〈旅行俱樂部募進香團〉,《臺灣日日新報》,1936.2.2,08版。
  10. 臺中州勸業課內國立公園臺中協會,《臺中州下國立公園案內附旅行日程と各沿道の概況》,臺中:作者,1937。
  11. 〈北投の昨今〉,《臺灣日日新報》,1919.8.8,04版。
  12. 松聖澤,《憧れの島美しの蓬萊島》,臺北:臺北活版社,1929。
  13. 維基百科,〈江山樓〉,http://zh.wikipedia.org/zh/%E6%B1%9F%E5%B1%B1%E6%A8%93,2010.8.8檢索。
  14. 〈對臺灣八景遊覽者 二等乘車賃減折〉,《臺灣日日新報》,1927.12.31,夕刊04版。
  15. 〈本社八日夜宴 臺灣八景審查委員〉,《臺灣日日新報》,1927.9.10,夕刊04版。
  16. 〈臺灣旅行俱樂部愈よ設立さる〉,《臺灣日日新報》,1935.4.19,07版。
  17. 朝倉良妥,〈四重溪公共浴場概況〉,《社會事業之友》,7-12月號,(臺北,1933):129-130。
  18. 〈鐵道部對臺博客欲發行島內遊覽券〉,《臺灣日日新報》,1935.7.22,08版。
  19. 千草默仙編,《會社銀行商工業者名鑑》,東京:圖南協會,1935。
  20. 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編,《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誌》,臺北:作者,1939。
  21. 臺灣總督府交通部鐵道局,《臺灣鐵道旅行案內.奧附》,臺北:東亞旅行社臺灣支部,1942。
  22. 興南新聞社編,《臺灣人士鑑》,臺北:作者,1943。
  23. 〈種柑被盜〉,《臺灣日日新報》,1911.5.4,03版。
  24. 〈募集臺灣八景〉,《臺灣日日新報》,1927.5.30,夕刊04版。
  25. 〈五萬人を目ざレ會員募集に力む臺灣旅行クラブが〉,《臺灣日日新報》,1935.9.12,夕刊2版。
  26. 〈臺灣八景決定〉,《臺灣日日新報》,1927.8.27,05版。
  27. 山本山生,《日本地理大系:臺灣篇》,東京:改造社,1930。
  28. 渡部慶之進,《臺灣鐵道讀本》,東京:春秋社,1939。
  29. 臺灣文官武官民間職員録發行所編,《臺灣官民職員錄》,臺北:新高堂,1930。
  30. 〈苗城計畫〉,《臺灣日日新報》,1910.12.28,03版。
  31. 〈草山の巴旅館 七日より開業〉,《臺灣日日新報》,1923.5.7,07版。
  32. 〈草山の眾樂園 浴客で溢る〉,《臺灣日日新報》,1930.11.25,夕刊2版。
  33. 〈縱貫鐵路の全通 本島交通機關の大發展〉,《臺灣日日新報》,1908.4.19,02版。
  34. 大塜清賢,《躍進臺灣大觀續篇》,臺北:中外每日新聞社,1939。
  35. 全臺灣旅館組合會,《臺灣の旅》,臺北:作者,1935。
  36. 〈沂水興商店變更〉,《臺灣日日新報》,1925.8.12,01版。
  37. 三十島祝,〈臺灣に於ける觀光機關の全貌〉,《臺灣鐵道》,300(臺北,1937.6):25-26。
  38.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1990)。中國大百科全書‧地理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
  39. 中國旅遊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1999)。中國旅遊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40. 尤靜嫺、江寶釵(2005)。遊目歐美、遊心臺灣:從林獻堂《環球遊記》看臺灣遲到的現代性。文訊,232,56-57。
  41. 石萬壽編(1985)。臺南市志卷一:土地志第四篇.勝蹟。臺南:臺南市政府。
  42. 何培齊(2007)。日治時期的臺北。臺北:國家圖書館。
  43. 吳美華(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中興大學建築所。
  44. 呂紹理(1995)。日治時期臺灣的休閒生活與商業活動。臺灣商業傳統論文集,臺北:
  45. 呂紹理(1998)。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
  46. 呂紹理(2005)。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麥田。
  47. 宋南萱(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中央大學藝術所。
  48. 李依陵(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中興大學歷史所。
  49. 林丁國(2008)。從《灌園先生日記》看林獻堂的體育活動。日記與臺灣史研究(下),臺北:
  50. 林玫君(2008)。臺灣登山一百年。臺北:玉山社。
  51. 林博正(2006)。回憶與祖父獻堂公相處的那段日子。臺灣文獻,57(1),153-166。
  52. 林獻堂、許雪姬編(2007)。灌園先生日記(十三)一九四一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53. 林獻堂、許雪姬編(2008)。灌園先生日記(十五)一九四三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54. 林獻堂、許雪姬編(2004)。灌園先生日記(八)一九三五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55. 林獻堂、許雪姬編(2007)。灌園先生日記(十四)一九四二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56. 林獻堂、許雪姬編(2010)。灌園先生日記(十八)一九四六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57. 林獻堂、許雪姬編(2006)。灌園先生日記(十一)一九三九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58. 林獻堂、許雪姬編(2001)。灌園先生日記(四)一九三一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59. 林獻堂、許雪姬編(2010)。灌園先生日記(十七)一九四五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60. 林獻堂、許雪姬編(2004)。灌園先生日記(十)一九三八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61. 林獻堂、許雪姬編(2004)。灌園先生日記(七)一九三四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62. 林獻堂、許雪姬編(2000)。灌園先生日記(一)一九二七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63. 林獻堂、許雪姬編(2004)。灌園先生日記(九)一九三七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64. 林獻堂、許雪姬編、何義麟編(2000)。灌園先生日記(三)一九三○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65. 林獻堂、許雪姬編、呂紹理編(2003)。灌園先生日記(六)一九三三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66. 林獻堂、許雪姬編、周婉窈編(2003)。灌園先生日記(五)一九三二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67. 林獻堂、許雪姬編、鍾淑敏編(2000)。灌園先生日記(二)一九二九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68. 南部物產共進會協贊會編(2011)。南部臺灣。臺北:博揚。
  69. 徐千惠(2003)。日治時期臺人旅外遊記析論:以李春生、連橫、林獻堂、吳濁流遊記為分析場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47,125-634。
  70. 秦孝儀(1985)。中國現代史辭典─人物部份。臺北:近代中國。
  71. 高拱乾(1960)。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
  72. 張人傑(2008)。臺灣社會生活史:休閒遊憩、日常生活與現代性。臺北:稻鄉。
  73. 張倩容(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東海大學歷史所。
  74. 莊天賜(2007)。二次大戰下的臺北大空襲。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75. 許雪姬(1998)。林獻堂著《環球遊記》研究。臺灣文獻,49(2),1-33。
  76. 陳世昌(1993)。臺灣旅館事業的演變與發展。臺北:永業。
  77. 陳信甫、陳永賓(2001)。臺灣國民旅遊概論。臺北:五南圖書。
  78. 陳柔縉(2007)。臺灣囍事。臺北:東觀國際。
  79. 陳紹馨(1979)。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臺北:聯經。
  80. 程佳惠(2004)。臺灣史上第一大博覽會。臺北:遠流。
  81. 黃玉慧(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中央大學歷史所。
  82. 黃郁升(2008)。文明世界的接軌:以林獻堂《環球遊記》中博物館參觀經驗為探討內容。臺灣史料研究,32,117-135。
  83. 黃慧貞(2007)。日治時期臺灣「上流階層」興趣之探討。臺北:稻鄉。
  84. 楊正寬(2007)。明清時期臺灣旅遊文學與文獻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
  85. 楊明賢(1999)。觀光學概論。臺北:揚智。
  86. 葉榮鐘編(2005)。林獻堂先生紀念集‧遺著。臺北:海峽學術。
  87. 葉榮鐘編(2005)。林獻堂先生紀念集‧年譜‧追思錄。臺北:海峽學術。
  88. 葉龍彥(2004)。臺灣旅館史。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89. 葉龍彥(2003)。日治時期臺灣觀光行程之研究。臺北文獻,直字第145期,83-110。
  90. 葉龍彥(2005)。1908年在臺灣觀光史上的意義。臺北文獻,直字第151期,103-135。
  91. 廖瑞銘編(2006)。太平市志。臺中:太平市所。
  92. 劉克襄(1999)。福爾摩沙大旅行。臺北:玉山社。
  93. 劉克襄(1993)。深入陌生地:外國旅行者所見的臺灣。臺北:自立晚報。
  94. 劉麗卿(2002)。清代臺灣八景與八景詩。臺北:文津。
  95. 蔡采秀(1998)。臺中縣的佛寺。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96. 蔡培火(2000)。蔡培火全集一:家世生平與朋友。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97. 蔡龍保(2010)。推動時代的巨輪:日治中期的臺灣國有鐵路(1910-1936)。臺北:臺灣書房。
  98. 鄭喜夫(1979)。臺灣先賢先烈專輯第四輯‧林朝棟傳。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99. 薛明敏(1993)。觀光概論。臺北:薛明敏。
  100. 蘇碩斌(2006)。觀光/被觀光:日治臺灣旅遊活動的社會學考察。臺灣社會學刊,7
被引用次数
  1. 卞鳳奎(2019)。從《灌園先生日記》看林獻堂與日本特務互動的情況。海洋文化學刊,27,33-77。
  2. 李詠青(2023)。日治時期臺南文學地景走讀與課程設計-以佐藤春夫⟨女誡扇綺譚⟩為例。聯大學報,20(2),21-37。
  3. 林淑慧(2014)。日治後期地方與空間的記憶:《三六九小報》、《風月報》遊記敘事策略。戶外遊憩研究,27(3),31-55。
  4. (2012)。林獻堂與婦女教育─以霧峰一新會為例。臺灣學研究,13,93-126。
  5. (2023)。穿越時空閱讀在地的跨文化風景-日治時期臺南文學地景走讀課程設計。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報,10,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