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身體為形而上的道場-以村上春樹《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之再詮釋

并列篇名

The Daoist Path of Metaphysics in the Lived Body: A Reinterpretation of Haruki Murakami's "What I Talk About When I Talk About Running"

DOI

10.29818/SS.201306_(22).0002

作者

陳世恩(Chih-En Chen)

关键词

體驗的身體 ; 經驗身體 ; 身體意向性 ; lived body ; experienced body ; intentionality of the body

期刊名称

運動文化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22期(2013 / 06 / 01)

页次

51 - 7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胡塞爾認為透過「身體感」為起點,經由身體運作的意向性,表達身體對身體自身經驗的探討與反思,不論是透過語言或其他表達形式來呈現對於此探問與反思的回答。本文所關注的重點是:從「身體哲學到哲學的肉身化」過程中,是否能藉由重新理解和闡釋,尋求反向迴路,並進一步找到身體與形而上精神的協調彌合。身體本身即是一個存在的基本表達現象,可見的身體表徵了基本上不可見的意向活動,確認身體為一個基源的表達現象。

英文摘要

No matter what languages you used or no matter what way to present the inquiry and the reflection of the body's own experiences, Husserl considered ”the corporeality” to be the start. Through the intentionality of the lived body, the corporeality was the expression to the reflection and probe of self-experience. This article was deeply concerned the way from ”the philosophy to the mortal of the lived body” whether using the re-cognition and reciting or not. They could think about the way to reverse and further find the coincidence of lived body and meta-spirit. In other words, the lived body expressed the existence of the basic phenomenon. The visible lived body presented the invisible intention and made sure that the lived body was the origin of the expression of phenomenon.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龔卓軍(2006)。身體感與時間性:以梅洛龐蒂解讀柏格森為線索。思與言,44(1),50-51。
    連結:
  2. Spinoza, Benedict De, Ethics, ed. James Gutmann, New York: Hafner Press, 1949.
  3. 楊大春,《肉身化主體與主觀的身體─米歇爾.亨利與身體現象學》,《中國論文下載中心》,,2011.11.29 檢索。
  4. 陳岸瑛譯,(迪爾泰:對他人以及他人生命表達的理解〉,《中國作家網》,,2011.11.29 檢索。
  5. 村上春樹、賴明珠譯(2008)。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臺北:時報文化。
  6. 狄爾泰、李超杰譯(2002)。對他人及其生命表現的理解。詮釋學經典文選,臺北市:
  7. 阿斯特、洪漢鼎譯(2002)。詮釋學經典文選,臺北市:
  8. 阿斯特、洪漢鼎譯(2002)。詮釋學經典文選,臺北市:
  9. 胡塞爾、李幼蒸譯(1994)。純粹現象學通論。臺北:桂冠。
  10. 梅洛龐蒂、姜志輝譯(2001)。知覺現象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11. 梅洛龐蒂、龔卓軍譯(2007)。眼與心。臺北:典藏藝術家庭。
  12. 陳品秀(1998)。鏡花《水月》總是空。表演藝術,71,10-13。
  13. 黃芳進(2005)。運動「身體主體」經驗探索─「時間性」和「空間性」的省思。運動哲學心靈饗宴,臺北:
  14. 劉一民(1995)。最優運動經驗文本的解讀與重構─一個新詮釋觀點的形成。臺灣師大體育研究,1,57-59。
  15. 劉一民(2005)。球場故事三部曲。運動哲學新論,臺北:
  16. 劉一民(2005)。運動身體經驗探源。運動哲學新論,臺北:
  17. 龔卓軍(199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
  18. 龔卓軍(2006)。身體部署─梅洛龐蒂與現象學之後。臺北:心靈工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