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路跑民族誌-從5公里到54公里(2013-2017)
|
并列篇名
|
Road Running Ethnography: From 5 to 54 Kilometer (2013-2017)
|
DOI
|
10.29818/SS.201709_(31).0003
|
作者
|
文多斌(To-Pin Wen)
|
关键词
|
現象學 ; 超級馬拉松 ; 人類學 ; 民族誌 ; 路跑 ; phenomenology ; ultramarathon ; anthropology ; ethnography ; road running
|
期刊名称
|
運動文化研究
|
卷期/出版年月
|
31期(2017 / 09 / 01)
|
页次
|
83
-
123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研究旨在探索臺灣路跑運動的文化現象。經過筆者三年多的親身路跑見證與田野筆記的觀察與紀錄;從5公里的初體驗到54公里的超馬挑戰,透過實踐與反思的研究對話,完成了本篇民族誌的書寫並歸納出五大路跑運動的文化現象:路跑社團的相繼成立、運動傷害的無所不在、馬拉松的商機無限、秀異路跑人的玩心與淬鍊生命的價值。這些現象的發生皆根源於一種自我追尋與夢想的實踐,希冀能朝向更快的速度與更遠的距離邁進。
|
英文摘要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a running culture in Taiwan. After more than three years of personal running experience and taking field notes of what I have been observing and witnessing, from the earliest 5 km to the final 54 km challenge, through the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f self-dialogue, this ethnography was finally accomplished and summed up the five cultural phenomena of road running sports: road running societies being set up one after another, various kinds of sports injuries, the unlimited marathon business opportunities, unveiling different phases of runners’ playful heart and refining the value of life. These phenomena are derived from self-pursuit and the self-fulfillment of dreams, hoping to beome a faster and longer-distance runner.
|
主题分类
|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
参考文献
|
-
文多斌(2014)。Happy Run─一項運動人類學的研究。臺灣體育學術研究,57,71-116。
連結:
-
張景盈(201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研究所。
連結:
-
劉一民(2015)。臺灣運動現象學研究底蘊探源─哲學、方法與生存實踐的導入。運動文化研究,27,7-45。
連結:
-
文多斌,〈一起跑出臺灣奇蹟〉,《聯合報》,2013.12.20,A19 版。
-
陳佩琦,〈無舌鐵人,超馬跑出抗癌人生〉,《聯合報》,2016.3.20,A10版。
-
文多斌,〈增強肌力 跑步不傷膝〉,《聯合報──元氣周報》,2017.03.12,13。
-
曾文棋,〈誰說女性不運動?萬名女跑者 美麗上路〉,《聯合報》,2013.08.12,A7 版。
-
跑者廣場馬拉松普查網,〈普查宗旨〉,〈http://www.taipeimarathon.org.tw/survey/〉,2017.01.20 檢索。
-
吳雨潔,〈繞著世界跑,臺灣running man 用馬拉松做外交〉,《聯合報》,2016.05.14,A5 版。
-
劉俐珊、彭慧明,〈臺灣瘋路跑,躍「萬人全馬國家」〉,《聯合報》,2013.08.27,A5 版。
-
黃安琪,〈跑步,當心4 大傷害「扯後腿」〉,《聯合報──元氣周報》,2006.10.30,2-5。
-
Bourdieu, Pierre,Nice, Richard(trans.)(1984).Distinction: A Social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
Mannell, R. C.,Kleiber, Douglas A.(1997).A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State College, PA:Venture Publishing.
-
Marcus, George E.(1998).Ethnography Through Thick and Thin.Princeton:Princeton Univ. Press.
-
Turner, Victor(ed.),Bruner, Edward M.(ed.)(1986).The Anthropology of Experienc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井上真悟、柯閔傑譯(2016)。RUN 一直跑下去─世界超馬王者的跑步之道。新北市:木馬文化。
-
文多斌、戴偉謙(2016)。一棒接一棒─臺灣美津濃馬拉松接力賽初探。2016第四屆亞洲運動人類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
古塔、弗格森、駱建建譯(2005)。人類學定位─田野科學的界限與基礎。北京:華夏。
-
江上剛、李佳蓉譯(2013)。我55 歲,決定開始跑馬拉松─獨自的起伏中,我找回人生步調,你呢?。臺北市:大是文化。
-
艾希柏、李明宗譯、莊佩琪譯(2015)。身體文化研究─由下而上的人類運動現象。新北市:康德。
-
吳百騏(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
李宗儐(201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
村上春樹、賴明珠譯(2008)。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臺北:時報。
-
沈聖傑(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教育研究所。
-
拉德克利夫─布朗、夏建中譯(2001)。社會人類學方法。北京:華夏。
-
林頌凱(2014)。國家代表隊醫師教你運動不受傷。臺北:高寶國際。
-
柯捷瀚(201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
格雷、許夢云譯(2008)。文化研究─民族誌方法與生活文化。新北市:韋伯文化國際。
-
張桂婕(201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
-
莊錫昌編、孫志民編(1991)。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架構。臺北:淑馨。
-
許智雄(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教育研究所。
-
陳雅芬(201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臺北巿立大學運動教育研究所。
-
黃啟誠(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
-
黃劍波(2007)。何處是田野?人類學田野工作的若干反思。廣西民族研究,3,66-71。
-
劉一民(1991)。運動哲學研究─遊戲、運動與人生。臺北:師大書苑。
-
劉彥良(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
|
被引用次数
|
-
劉元安,張家榮(2021)。休閒文化與運動場域的重構-以宜蘭國民運動中心為例。運動文化研究,38,39-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