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探討政治意識形態與公共政策在面談制度中不確定法律概念中之定位

并列篇名

To Analysis Ideology and Public Policy from the View of Law of Uncertain Conception

DOI

10.7074/YDAJB.201109.0131

作者

徐正國(Chen-Gow Shu)

关键词

不確定法律概念 ; 意識形態 ; 公共政策 ; law of uncertain conception ; ideology ; public policy

期刊名称

育達科大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8期(2011 / 09 / 01)

页次

129 - 15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不確定法律概念在一個文明社會中,並非相當單純之內容,本概念首為要彰顯事實真相時,特別是於提供事件真相供執法者依法行政(裁量)時,不確定法律概念更易於襯托出其之重要性。再者,因社會越邁向進步、複雜與交錯時,採用不確定法律概念時須發動評價與估測之頻率不斷增加且日趨複雜,釐清概念係為作出個案之邏輯見解為合法、正確及符合最佳利益之決定。而不確定法律概念係由立法者授權執法者有權去判斷它們之本質。其有quaestio diabolica之稱:意謂有如惡魔般令人煩惱的問題,本文將研究與釐清其判斷程序、邏輯與思維,以有效提升行政官員在執行中作出合法、正確及符合最大利益判斷之能力。本議題之分析架構如下:首先為分析不確定之法律概念之內涵與思索架構;次為探討公共政策、面談、不確定法律概念之關連性;再來為意識形態、面談與不確定法律概念彼此間如何相連結;最後解構總結面談不確定法律概念內涵,本文研究價值在探討出不確定法律概念之抽象準則規範,與釐清楚不確定法概念之思辯之標準與程序,研究限制本文焦距僅聚交於不確定法律概念之內容,對於其他相關之概念如裁量、判斷餘地與司法審查之區塊等內容則非本文所要探述內容。

英文摘要

This conception is complicated to test by the law. It not only can help enforcement to find the event true, but also improve police ability for investigation. By thes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is conception logic, experience, thinking process and judgment event of methods for learners learning. The paper cons truces are bellow: the first discuss contain of this conception, and then deal with its logical analysis ideology role and public policy role in the concep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基礎與應用科學 > 數學
基礎與應用科學 > 資訊科學
基礎與應用科學 > 永續發展研究
工程學 > 市政與環境工程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司法院網站http://www.judicial.gov.tw,上網日:2011年12月27日。
  2. 立法院網站http://www.ly.gov.tw/innerIndex.action,上網日:2011年12月26日。
  3. 「天下雜誌資料庫」,http://www.cwk.com.tw/cw/search/sch1.asp,上網日:2011年8月26日。http://www.cwk.com.tw/cw/search/sch1.asp
  4. 行政院大陸工作委員會網站http://www.mac.gov.tw/welcome01/welcome01.htm,上網日: 2011年12月28日。
  5. 「中時新聞資料庫」,http://news.chinatimes.com/,上網日:2011年12月26日。http://news.chinatimes.com/
  6.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網站http://www.immigration.gov.tw/welcome.htm,上網日:2011年12月26日。
  7. 「五五憲法草案」(1936/5/5)
  8. 「中華民國張君勱學會」網站http://www.carsunchang.org.tw/carsun.html,上網日:2011年12月22日。
  9. 法務部網站http://law.moj.gov.tw/,上網日:2011年12月28日。
  10. 「聯合知識庫」,http://udndata.com/library/,上網日:2011年12月26日。http://udndata.com/library/
  11. Block, Fred(1977).The Ruling Class Does Not Rule: Notes on the Marxist Theory of the State.Socialist Reviews,33,6-27.
  12. Clarke, Thomas(1994).Reconstructing the Public Secto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Quality Assurance, and Social Accountability.International Privatization: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Berlin:
  13. DiMaggio, Paul,Powell, Walter(1991).The Iron Cage Revisited: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Chicago:
  14. Ernst, John(1994).Whose Utility?: The Social Impact of Public Utility Privatization and Regulation in Britain.Buckingham, UK:Open University Press.
  15. Evans, Tony(2001).The Politics of Human Rights.London:Pluto Press.
  16. Forsythe, David P.,高德源(譯)(2002).人權與國際關係.台北:弘智文化.
  17. Friedman, Milton,Friedman, R.,呂志翔(譯)(1984).選擇的自由.台北:長河.
  18. Giddens, A.,李惠斌(譯),楊雪冬(譯)(2000).超越左派與右派:激進政治的未來.台北:聯經.
  19. Giddens, A.,許家豪(譯)(2002).第三條路及其批評.台北:聯經.
  20. Giddens, A.,鄭武國(譯)(2002).第三條路:社會民主的更新.台北:聯經.
  21. Hayek, Friedrich August von (海耶克)原著,《通往奴役之路》( The Road to Serfdom),自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zatan/nuyilu/yinyan.html下載。
  22. Hayek, Friedrich August von (海耶克)原著,鄧正來譯,《自由憲章》或譯為《自由秩序原理》(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自http://www.shuku.net: 8080/novels/zatan/ziyzx/ziyzx.html 下載。
  23. Heywood, Andrew,楊日青(譯),李培元(譯),林文斌(譯),劉兆隆(譯)(2001).政治學新論.台北:韋伯.
  24. Huntington, Samuel P.,Berger, Peter L.,王柏鴻(譯)(2002).杭廷頓&柏格看全球化大趨勢.台北:時報文化.
  25. Kasper, Wolfgang,Streit, Manfred E.,韓朝華(譯)(2004).制度經濟學—社會秩序與公共政策.北京:商務印書館.
  26. Lepage, Henri,夏道平(譯)(1988).自由經濟的魅力─明日資本主義.台北:天下文化.
  27. Maarseveen, Henc van,Van Der Tang, Ger,陳雲生(譯)(1990).成文憲法的比較究.台北:久大.
  28. North, Douglass C.,劉瑞華(譯)(1994).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台北:時報文化.
  29. Schmitt, Carl,李君韜(譯),蘇慧婕(譯)(2005).憲法的守護者.台北:左岸文化.
  30. Schmitt, Carl,劉鋒(譯)(2004).憲法學說.台北:聯經.
  31. von Mises, Ludwig,夏道平(譯)(1991).反資本主義的心境.台北:遠流.
  32. William, Maurice,陳士傑(譯)(1958).社會史觀.台北:帕米爾.
  33. 于宗先(1986).經濟思想史.台北:聯經.
  34.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編印 《入出國及移民法令彙編》,2010年11月。
  35. 文光(1992).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台北:遠流.
  36. 王惠玲(1992)。社會基本權與憲法上工作權之保障。律師通訊,153
  37. 司法院(編)(2000).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九).台北:司法院.
  38. 司法院(編)(1998)。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台北:
  39. 司法院(編)(1988)。大法官釋憲四十週年紀念論文集,台北:
  40. 司法院(編)(1990).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一).台北:司法院.
  41. 司法院行政訴訟及懲戒聽(編輯 )(1994).德、日、英、美行政事件裁判要旨選輯.
  42. 司法院行政訴訟及懲戒聽(編輯 )(1992).德、日、英、美行政事件裁判要旨選輯.
  43. 司法院行政訴訟及懲戒聽編輯《中譯德奧法日行政法院法》,1996年6月。
  44. 司法院行政訴訟及懲戒聽(編輯)(1999)。行政訴訟論文彙集
  45. 任卓宣(1984).民生主義概論.台北:帕米爾.
  46. 任卓宣(1972).國父底經濟學說.台北:帕米爾.
  47. 任卓宣(1978).民生主義真解.台北:帕米爾.
  48. 朱武獻(1986)。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憲法及統一解釋法令制度之研究(下)。輔仁法學
  49. 朱武獻(1991)。司法院大法官會議之權限。公法專題研究(一),台北:
  50. 朱武獻(1984)。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憲法及統一解釋法令制度之研究(上)。輔仁法學
  51. 朱敬一,李念祖(2003).基本人權.台北市:時報文化.
  52. 何信全(1988).海耶克自由理論研究.台北:聯經.
  53. 何浩若(1960).民生主義與自由經濟.台北:自行發行.
  54. 吳庚(1988)。論憲法之基本原則。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四十週年紀念論文集,台北:
  55. 吳庚(2010).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
  56. 吳庚(1967).行政法院裁判權之比較研究.嘉新文化基金出版.
  57. 吳庚(2003).憲法的解釋與適用.台北:三民.
  58. 吳庚(1998)。基本權的三重性質。司法院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台北:
  59. 李任初(1992).新自由主義─宏觀經濟的蛻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60. 李明政(1998).意識型態與社會政策.台北:洪葉文化.
  61. 李建良(2000).憲法理論與實踐(二).台北:學林.
  62. 李建良,李惠宗(2006).行政法入門.台北:元照.
  63. 李惠宗(2004).憲法要義.台北:元照.
  64. 李雅萍(1995)。台北,輔大法研所。
  65. 李震山(2000).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台北:元照.
  66. 李震山(2002).月旦法學教室3:公法學篇.台北:元照.
  67. 李震山(1997).行政法導論.台北:三民.
  68. 李鴻禧(1997).憲法與憲政.台北:植根雜誌社.
  69. 李鴻禧華誕編輯委員會(1997)。《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台北:
  70. 周繼祥(2005).政治學─21世紀觀點.台北:威仕曼.
  71. 孟德斯鳩, Charles Louis.論法的精神.
  72. 林子儀(1993).權力分立與憲政發展.台北:月旦公司.
  73. 林金莖,陳水亮(1993).日本國憲法論.台北:中日關係研究發展基金會.
  74. 林紀東(1985).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四).台北:三民.
  75. 林紀東(1985).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台北:三民.
  76. 林錫堯(1999).行政法要義.台北:三民.
  77. 城仲模(編)(1997).行政法之一般原則(二).台北:三民.
  78. 城仲模(編)(1997).行政法之一般原則(一).台北:三民.
  79. 政府資料行政院研考會(2002).人權立國與人權保障的基礎建設—2002年國家人權政策白皮書.
  80. 施啟揚(1971).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論.台北:台灣商務.
  81. 段家鋒(1981).第二國際前期研究.台北:黎明文化.
  82. 段家鋒(1987).第二國際史.台北:商務印書館.
  83. 洛克, John(2009).政府論二講.中國大陸:人民.
  84. 翁岳生(編)(2000).行政法(上).台北:翰蘆.
  85. 翁岳生(編)(2000).行政法 2000,上冊.台北:翰蘆.
  86. 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編輯委員會(2002)。《當代公法新論》─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
  87. 荊知仁(1984).中國立憲史.台北:聯經.
  88. 高孜邦(1993).馬克思的經濟思想.台北:巨流.
  89. 國父全集編輯委員會(1989).國父全集.台北:近代中國.
  90. 國父全集編輯委員會(1989).國父全集.台北:近代中國.
  91. 國父全集編輯委員會(1989).國父全集.台北:近代中國.
  92. 國民大會秘書處(1996).新編世界各國憲法大全.
  93. 國民大會秘書處(1996).新編世界各國憲法大全.
  94. 國民大會秘書處(1996).新編世界各國憲法大全.
  95. 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1965).世界各國憲法大全.
  96. 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1965).世界各國憲法大全.
  97. 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1965).世界各國憲法大全.
  98. 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1965).世界各國憲法大全.
  99. 國民政府提出的「政治協商憲法草案」(1946)。http://home.kimo.com.tw/sun0620kimo/,上網日:2007年11月16日。
  100. 崔書琴(1984).孫中山與共產主義.台北:傳記文學.
  101. 崔書琴(1998).憲政改革的理論與實踐─以第四次修憲為例.台北:五南.
  102. 崔書琴(1979).三民主義新論.台北:台灣商務.
  103. 張君勱(1971).立國之道.台北:台灣商務.
  104. 張君勱(1988).社會主義思想運動概觀.台北:稻鄉.
  105. 張君勱(1972).開國前後言論集.台北:正中.
  106. 張君勱(1970).國憲議.台北:臺灣商務.
  107. 張明貴(1985).費邊社會主義思想.台北:聯經.
  108.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1990).經濟學─理論與實際.
  109. 張嘉尹(2004)。憲法、憲法變遷與憲法釋義學─對部門憲法論述的方法論考察。月旦法學雜誌
  110. 張嘉尹(2002)。基本權理論、基本權功能與基本權客觀面向。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集,台北:
  111. 許世楷(1991).台灣新憲法論.台北:前衛.
  112. 許宗力(1980)。台北,台大法律研究所。
  113. 許宗力(2003)。基本權利:第三講基本權主體。月旦法學教室,4
  114. 許宗力(2002)。基本權利:第一講基本權利的起源與發展。月旦法學教室,試刊號
  115. 許宗力(2002)。基本權利:第二講基本權的功能。月旦法學教室,2
  116. 許瑞麟(1999)。台北,中興法研所。
  117. 許慶雄(1992).社會權論.台北:眾文.
  118. 陳秀容(1997)。近代人權觀念的轉變:一個社會生態觀點的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9(2),101。
  119. 陳怡如(2006)。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
  120. 陳怡凱(1995)。台北,台大法研所。
  121. 陳敏(2003).行政法總論.台北:自版.
  122. 陳惠苓(1991)。台北,台大三民主義研究所。
  123. 陳隆志(主持)(2003).國際人權公約國內法化之方法與策略.台北市:研考會.
  124. 陳慈陽(2004).憲法學.台北:元照.
  125. 陳愛娥(1996)。自由─平等─博愛社會國原則與法治國原則的交互作用。台灣大學法學論叢,26(2)
  126. 陳愛娥(2005)。行政行為的形式─行政任務─行政調控─德國行政法總論改革之軌跡。月旦法學雜誌,120
  127. 陳新民(1995).行政法學總論.台北:自版.
  128. 陳新民(2005).公法學劄記.台北:新學林.
  129. 陳新民(1990).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冊).台北:三民.
  130. 陳新民(2001).法治國家論.台北:學林.
  131. 陳新民(1990).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下冊).台北:三民.
  132. 陳新民(2001).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自版.
  133. 章菱(1996)。新竹,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
  134. 黃錦堂,「行政法的發生與發展」網站,http://homepage.ntu.edu.tw/~hwngntn/20060717Genesis%20of%20Administration%20Law.pdf上網日:2007年10月26日。
  135. 楊與齡(1990).考察法ˋ德ˋ奧三國釋憲制度報告.台北:司法院.
  136. 葛克昌(1996).國家學與國家法.台北:月旦.
  137. 詹中原(1992)。當代政府治理的政治哲學。國家政策論壇季刊,創刊號
  138. 雷震(1995).制憲述要─中華民國憲法制定經過.香港九龍:友聯.
  139. 監察院人權保障委員會(編)(2005).第三屆監察院人權保障工作彙總報告(1999-2005).台北市:監察院.
  140. 劉振鎧(1960).中國憲政史話.台北:憲政論壇社.
  141. 劉鑫楨(2005).論裁量處分與不確定法律概念.台北:五南.
  142. 蔡震榕(1996)。不確定法律概念之探討。東海法學研究,10,43。
  143. 盧梭, Jean-Jacques(2009).社會契約論.中國大陸:光明社.
  144. 蕭全政(1988).政治與整合.台北:桂冠.
  145. 繆全吉(1989).中國制憲史資料彙編—憲法篇.台北:國史館.
  146. 繆全吉(1989).中國制憲史資料彙編─憲法篇.台北:國史館.
  147. 謝政道(2001).中華民國修憲史.台北:揚智.
  148. 謝瑞智(1996).邁向 21 世紀的憲法.台北:學英.
  149. 鍾芳樺(1996)。台北,台大法律研究所。
  150. 薩孟武,劉慶瑞(1985).各國憲法及其政府.台北:三民書局.
  151. 龐建國(1993).國家發展理論—兼論台灣發展經驗.台北:巨流.
  152. 龐建國(1993).台灣經驗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幼獅文化.
  153. 蘇永欽(編)(2006).部門憲法.台北:元照.
  154. 鶴見祐輔,佚名(譯)(1990).火與劍的一生:鐵血宰相俾斯麥傳.台北:遠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