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從「美術館是平的」抗議事件論當前美術館政策的反思
|
并列篇名
|
A Reflection on the Current Policies of the Art Museum in Light of the "Taipei Flat Arts Museum" Event
|
DOI
|
10.7074/YDAJB.201212.0133
|
作者
|
吳宥徵(Yu-Cheng Wu)
|
关键词
|
臺北市立美術館 ; 美術館產業化與商業化 ; 博物館評量 ; 文化帝國主義 ; 行為藝術 ;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 how art museum industrializes and commercializes ; museum evaluation ; cultural imperialism ; performance art
|
期刊名称
|
育達科大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33期(2012 / 12 / 01)
|
页次
|
133
-
150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2011年一場名為「美術館是平的」行為藝術,抗議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特展過程中的弊端,不僅引起藝文人士、北美館及臺北市文化局激烈的抗辯,也揭開臺灣文化政策的缺失,以及文化發展的侷限。本研究依據此抗議事件中藝文人士的訴求與政府單位的回應,分析雙方之立場和思維,發現其中問題癥結為:美術館商業化的爭議、過於強調觀眾人數的重要性以及對於西方藝術之迷思。且針對上述問題所衍生出的理論觀點,進行探討與分析。期望透過對本次事件的分析,對藝文單位及社會大眾帶來反思與啟發。
|
英文摘要
|
In 2011, a protest in the form of performance art, named ”Taipei Flat Arts Museum”, was held against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was allegedly involved in a fraud, a fraud occurring in conducting a temporary exhibition. On the one hand, the protest evoked intensive debate among the artists, the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and the Taipei City Department of Cultural Affairs. On the other hand, it revealed the defects of the cultural policies in Taiwan and the restrictions improperly imposed upon creative activities.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demands of the artists and the responses of the government, investigating into the positions underlying each side of the debate. The ideological factors leading to the fraudulent event are identified as follows: debating on the art museum commercialization, because its overemphasis on the number of audience members and the myth of the superiority of western art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ideological factors are then further explored. I hope that the analysis deepen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vent and through reflection and evaluation arouses the audience and public sphere raise their consciousness of the true value of arts and their performances.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基礎與應用科學 >
數學
基礎與應用科學 >
資訊科學
基礎與應用科學 >
永續發展研究
工程學 >
市政與環境工程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
参考文献
|
-
王啟祥(2008)。博物館觀眾學習成果與影響研究的發展與啟示。博物館學季刊,22(4),91-107。
連結:
-
徐純(2004)。美國博物館評量與其標準。博物館學季刊,18(3),41-58。
連結:
-
徐純(2005)。展覽評量作為博物館實踐的工具。博物館學季刊,19(1),7-28。
連結:
-
張婉真(2008)。面對博物館評價時代的來臨:原理與實踐。博物館學季刊,22(2),5-26。
連結:
-
連俐俐(2010)。美術館與經濟─新舊典範的衝突。博物館學季刊,24(1),79-89。
連結:
-
黃光男(2008)。博物館的現象與對應。博物館學季刊,22(1),21-30。
連結:
-
黃素雲(2005)。文化流動及商品化:兩座博物館的「羅浮宮埃及展」之研究。博物館學季刊,19(1),49-63。
連結:
-
劉偉傑(2008)。博物館績效評量探討:以紐西蘭國家博物館及國立故宮博物院為例。博物館學季刊,22(4),109-123。
連結:
-
劉婉珍(2008)。觀眾研究與博物館的營運發展。博物館學季刊,22(3),21-37。
連結:
-
文化創意發展法(2010)。
-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Museum Definition. Retrieved from http://icom.museum/the-vision/museum-definition/
-
文化諸眾聯盟(2011.05.27)。藝術界關於北美館事件的連署聲明。取自http://culturalmultitudeunited.blogspot.tw
-
王嘉驥(2011)。台北市立美術館「特展」風波追蹤、分析與評議。典藏今藝術,223,94-100。
-
石文南、吳垠慧(2011.05.23)。謝小韞:絕無官商勾結將提告。中國時報,A10。
-
呂苡榕(2011.05.31)。美術館是平的揭文化政策黑幕。台灣立報,5。
-
李天鐸(2011).文化創意產業讀本:創意管理與文化經濟.台北市:遠流.
-
李根英(譯),周素鳳(譯),Storey, John(2003).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台北:巨流.
-
汪宜儒、吳垠慧(2011.05.23)。藝文界百人連署籲檢徹查。中國時報,A10。
-
林怡秀(2011)。藝術玩真的!。典藏今藝術,225,86-87。
-
洪鐮德(2010).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興衰.台北市:揚智.
-
張譽騰(2003).博物館大勢觀察.台北市:五觀藝術.
-
連俐俐(2000)。藝術的金錢遊戲─從國際大展看美術館產業化的問題。新潮華人藝術雜誌,17,57-59。
-
連俐俐(2010).大美術館時代.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
陳學明(1996).文化工業.台北市:揚智.
-
黃光男(2007).博物館企業.台北市:藝術家.
-
廖珮君(譯),Hesmondhalgh, David(2009).文化產業分析.台北縣:韋伯.
-
趙靜瑜(2011.05.23)。藝術界要真相促檢調清查。自由時報,AA2。
-
謝小韞(2011)。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對典藏「今」藝術月刊之回應文三篇。典藏今藝術,223,101-103。
-
羅世宏(譯),Barker, Chris(2004).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台北市:五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