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第三代當代新儒家劉述先的人文教育思想

并列篇名

The Humanistic Educational Thought of Liu Shuxian, a Third Generation Contemporary Representative of Neo-Confucianism

作者

黃文樹(Huang Wenshu)

关键词

劉述先 ; 第三代當代新儒家 ; 人文教育思想 ; Liu Shuxian ; Third Generation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ism ; Humanistic Educational Thought

期刊名称

育達科大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1期(2023 / 06 / 01)

页次

1 - 2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英文

中文摘要

劉述先是第三代當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師承方東美,私淑牟宗三,學術思想傾向「尊德性」路徑。其在厚實的中西哲學與文化素養上,於教育、講學及著作裏,提出諸多人文教育觀點,本文歸納為六項:其一,批判學界對於傳統儒學人文論述的扭曲;其二,強調儒家道德倫理學說可裨益現代社會;其三,解說當代新儒學對時下人文缺失之對治;其四,揭示「德性的自覺」以救治浪游的心靈;其五,呼籲文史哲等人文通識學科的教育價值;其六,側重內在良知之存養與擴充的德育原理。這些理念,彌足珍貴,值得教育工作者參考。

英文摘要

Liu Shuxian is a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ism. He studied under the tutelage of Fang Dongmei and was influenced by Mou Zongsan. His subsequent academic thinking tends towards the path of "respect for virtue". He has a strong Chinese and Western philosoph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in his lectures and writings, he has put forward a number of humanistic educational perspectives, which are summarized in this article into six points: First, he criticizes the academic community's distortion of the humanistic discourse of traditional Confucianism; second, he emphasizes that Confucian moral and ethical doctrines can benefit modern society; third, he explains the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ism response to the lack of humanism; fourth, he reveals "self-awareness of virtue" to save the wandering mind; fifth, he calls for a humanistic and liberal approach to literatur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and sixth, he emphasizes the principle of moral education that focuses on the preservation and expansion of inner conscience. These ideas are invaluable and worthy of reference for educator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基礎與應用科學 > 數學
基礎與應用科學 > 資訊科學
基礎與應用科學 > 永續發展研究
工程學 > 市政與環境工程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黃文樹(2018)。現代新儒家賀麟對基督教的理解與應用。鵝湖學誌,61,174-214。
    連結:
  2. 黃文樹(2017)。印順對現代新儒家的理解與評騭。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14、15,27-46。
    連結:
  3. 黃文樹(2018)。現代新儒家梁漱溟的自覺觀。東海中文學報,36,1-30。
    連結:
  4. 劉述先(1997)。論王陽明的最後定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1,165-188。
    連結:
  5. 潘朝陽(2016)。劉述先先生的道統詮釋對當代新儒家的當代啟示。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6(4),33-37。
    連結:
  6. 鍾彩鈞(2016)。詮釋再詮釋──談劉述先先生的意義哲學。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6(4),43-50。
    連結:
  7. (宋)朱熹(2012).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8. (宋)張載(1983).張載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9. (明)王守仁(1992).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 Liu, Shu-hsien(1998).Understanding Confucian Philosophy:Classical and Sung-Ming.Wesport,CT:Greenwood Press.
  11. Liu, Shu-hsien(2003).Essentials of Contemporary Neo-Confucian philosophy.Wesport,CT:Green-wood Press.
  12. 方克立(編),鄭家棟(編)(1995).現代新儒家人物與著作.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13. 方東美(1993).新儒家哲學十八講.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4. 牟宗三(1985).心體與性體.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5. 何炳棣(1991)。「克己復禮」真詮。二十一世紀,8,139-147。
  16. 余英時(1991).猶記風吹水上鱗.臺北:三民書局.
  17. 余英時(2016)。悼念老友劉述先兄。新亞生活,44(2),9-13。
  18. 吳俊升(1984).教育哲學大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 李明輝(2000)。中央研究院「當代儒學主題研究計畫」概述。漢學研究通訊,76,564-571。
  20. 李翔海(2010).現代新儒學論要.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21. 李毅(1994)。傳統的現代轉化與其困頓──第三代新儒家思想論析。齊魯學刊,1994(4),123-128。
  22. 杜祖貽(編),劉述先(編)(1989).哲學、文化與教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3. 林安梧(1998).儒學革命論:後新儒家哲學的問題向度.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4. 林安梧(2011).牟宗三前後:當代新儒家哲學思想史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5. 林維杰(2014)。劉述先先生的詮釋學論述。全球與本土之間的哲學探索──劉述先先生八秩壽慶論文集,臺北:
  26. 奚劉琴(2009)。第三代新儒家對儒學的詮釋與創新。現代哲學,2009(3),114-119。
  27. 孫陽陽(2017)。山東大學。
  28. 馬東玉(1997)。當代新儒家人文教育評述。遼東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7(4),67-70。
  29. 郭齊勇(2019)。懷念蔡仁厚先生。鵝湖,45(1),30-31。
  30. 陳榮捷(1983).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1. 賀麟,1945,《當代中國哲學》,南京:勝利出版社。
  32. 趙德志(1994).現代新儒家與西方哲學.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33. 劉述先(1984)。論陽明哲學之朱子思想淵源。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24,1-20。
  34. 劉述先(1980).中國哲學與現代化.臺北:時報文化事業公司.
  35. 劉述先(1995).哲學思考漫步.臺北:三民書局.
  36. 劉述先(1997).永恆與現在.臺北:三民書局.
  37. 劉述先(1986).黃宗羲心學的定位.臺北:允晨文化事業公司.
  38. 劉述先(2001).全球倫理與宗教對話.臺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
  39. 劉述先(1972)。陽明心學之再闡釋。新亞書院學術年刊,14,133-156。
  40. 劉述先(1985).生命情調的抉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1. 劉述先(1996).當代中國哲學論:人物篇.臺北:八方文化企業公司.
  42. 劉述先(1994).當代新儒家人物論.臺北:文津出版社.
  43. 劉述先(1984).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4. 劉述先(1997).當代儒學發展之新契機.臺北:文津出版社.
  45. 劉述先(2010).儒家哲學的典範重構與詮釋.臺北:萬卷樓.
  46. 劉述先(1989).大陸與海外.臺北:允晨文化事業公司.
  47. 劉述先(1986).文化與哲學的探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8. 劉述先(2008)。現代新儒學發展的軌跡。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8(1),1-6。
  49. 劉述先(2015).理一分殊與全球地域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0. 劉述先(1991).新時代哲學的信念與方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1. 劉述先(1997).新儒學的開展.臺中: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52. 劉述先(2000).儒家思想意涵之現代闡釋論集.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53. 劉述先(1987)。中西哲學論文集,臺北:
  54. 劉述先(1963).語意學與真理.臺北:廣文書局.
  55. 劉述先(1994).傳統與現代的探索.臺北:正中書局.
  56. 劉述先(1985).文化哲學的試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57. 劉述先(1991)。當代新儒學論文集‧外王篇,臺北:
  58. 劉述先(1977).文學欣賞的靈魂.臺北:東大圖書出版公司.
  59. 劉述先(1997).當代中國哲學論:問題篇.臺北:八方文化企業公司.
  60. 劉述先(1993).理想與現實的糾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61. 劉述先(2007).儒學的復興.香港:天地圖書公司.
  62. 劉述先(編)(2000).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中國大陸與臺灣篇.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63. 劉述先(編)(1995).當代儒學論集:傳統與創新.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64. 劉述先(編)(1997).儒家思想與現代世界.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65. 劉述先(編)(1995).當代儒學論集:挑戰與回應.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66. 劉述先(編),林月惠(編)(2005).當代儒學與西方文化:宗教篇.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67. 劉述先(編),林月惠(編)(2002).現代儒家與東亞文明:問題與展望.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68. 劉述先(編),梁元生(編)(1999).文化傳統的延續與轉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69. 劉述先,景海峰(編)(1992).儒家思想與現代化:劉述先新儒家論著輯要.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70. 蔡仁厚(1982).新儒家的精神方向.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71. 蔡仁厚(編)(1999).蔡仁厚教授七十壽慶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72. 蔡德貴(2007)。當代海外和港澳臺儒學的五大學派。探索與爭鳴,2007(10),11-19。
  73. 鄭宗義(2014)。全球與本土之間的哲學探索──劉述先先生的哲學思想。全球與本土之間的哲學探索──劉述先先生八秩壽慶論文集,臺北:
  74. 鄭宗義(編),林月惠(編)(2014)。全球與本土之間的哲學探索──劉述先先生八秩壽慶論文集,臺北:
  75. 鄭家棟(1995).當代新儒學論衡.臺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
  76. 鄭家棟(1990).現代新儒學概論.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77. 韓強(1992).現代新儒學心性理論評述.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