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
书目导出
-
E-mail 给朋友
-
打印书目
文化双融:一位管理学者的反思与行践-2013年国际管理学会(AOM)年会的主席演讲
管理学报 ; 31 卷 4 期 (2014 / 12 / 01) , P263 - 282
繁体中文
DOI:
10.6504/JOM.2014.31.04.01
- Ku, H. M. 1920. The conduct of life, or, the universal order of Confucius. London: John Murray.
- Chen, M. J. 2012. Using the power of 'one' as a business practice. The Washington Post, July 7.
- Benet-Martínez, V.,Leu, J.,Lee, F.,Morris, M.(2002).Negotiating biculturalism: Cultural frameswitching in biculturals with 'oppositional' vs. 'compatible' cultural identities.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33,492-516.
- Bird, A.,Mendenhall, M.,Stevens, M. J.,Oddou, G.(2010).Defining the content domain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for global leaders.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25,810-828.
- Boyer, E. L.(1990).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ate.Princeton, NJ:Carnegie Foundation.
- 陈政扬(2005)。論庄子与张载的「气」概念。东吴哲学学报,12,127-166。
- 黄薏如(2022)。庄子淑世精神的现代实践-以公共卫生护理研究「环境健康」为例。高雄师大学报:人文与艺术类,53,87-107。
- 张美娟(2011)。从尼采美学诠释《人间词话》李後主评论与「有我之境」意涵。中山人文学报,31,148-174。
- 郑倩琳(2002)。《庄子•齐物论》「莫若以明」探究。语文学报,9,179-194。
- (2009)。论生命的有待与超拔——以荘子「形」概念为中心——。揭谛学刊,16,10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