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从身体摆动审视个体-环境系统之直接知觉机制:以移动室操弄视觉光流讯息
杨梓楣(Chih-Mei Yang) ; 黄嘉君(Chia-Chun Huang) ; 黄嘉笙(Chia-Sheng Huang) ; 郭丁良(Ding-Liang Kuo)
体育学报 ; 44 卷 1 期 (2011 / 03 / 01) , P57 - 72
繁体中文 DOI: 10.6222/pej.4401.201103.0904
身体摆动 ; 知觉与行动 ; 移动室 ; 视觉光流 ; body sway ; perception and action ; moving room ; optic flow
- Adolph, K. E.(1995).Psychophysical assessment of toddlers' ability to cope with slope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21,734-750.
- Bonnet, C. T.,Faugloire, E.,Riley, M. A.,Bardy, B. G.,Stoffregen, T. A.(2006).Motion sickness preceded by unstable displacements of the center of pressure.Human Movement Science,25,800-820.
- Cohen, J.(1988).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2nd ed.).Hillsdale,NJ:Erlbaum.
- Faugloire, E.,Bonnet, C. T.,Riley, M. A.,Bardy, B. G.,Stoffregen, T. A.(2007).Motion sickness, body movement, and claustrophobia during passive restraint.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177,520-532.
- Gibson, J. J.(1979).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 林如瀚(2013)。篮球教练经验在进攻策略中视觉特徵差异之比较。体育学报,46(3),199-208。
- 杨梓楣、黄嘉彬、陈重佑、卓俊伶(2014)。隙越动作之环境赋使知觉:准确度、预测因子与年龄效应。体育学报,47(1),79-90。
- 杨梓楣、黄嘉笙、黄嘉君、施长志(2016)。平衡因应行为的年龄差异:以知觉—行动配连观点检证移动室情境之视觉光流操弄效果。体育学报,49(4),403-414。
- 杨梓楣、黄嘉笙、汤鸣远、施长志(2015)。专项运动训练对动晕效应与姿势控制的效应。大专体育学刊,17(4),41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