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News as Conversa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s of "Collaborative Journalism" in Taiwan
新闻学研究 ; 112 期 (2012 / 07 / 01) , P31 - 76
繁体中文 DOI: 10.30386/MCR.201207_(112).0002
公民新闻 ; 协作新闻 ; 专业者 ; 专业新闻 ; 业余者 ; amateur ; citizen journalism ; collaborative journalism ; professional journalism ; professional
- Jarvis, J. (2006, July 5). Networked journalism. BuzzMachine. Retrieved from http://www.buzzmachine.com/2006/07/05/networked-journalism/
- Pew 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 (2008). The state of the news media 2008. Retrieved from http://www.stateofthemedia.org/2008/
- Rosen, J. (2006, August 15). The era of networked journalism begins. PressThink, Retrieved from http://journalism.nyu.edu/pubzone/weblogs/pressthink/2006/08/15/ear_ntw.html
- Cohn, D. (2009, April 08). The rhetoric of journalism-defining and re-defining what we do. DigiDave. Retrieved from http://blog.digidave.org/2009/04/the-rhetoric-of-journalism-defining-and-re-defining-what-we-do
- Rosen, J. (2006, June 27). The people formerly known as the audience. PressThink, Retrieved from http://archive.pressthink.org/2006/06/27/ppl_frmr.html
- 曾喜松(2013)。博士生回应(二):数位时代的电视专业与伦理。传播研究与实践,3(1),56-62。
- 胡元辉(2014)。更审议的公民,更开放的公共─公共新闻与公民新闻相互关系的思考。新闻学研究,119,81-120。
- 林宇玲(2015)。从组织运作探讨台湾制度化公民新闻的发展:以四家台湾新闻组织为例。新闻学研究,123,91-143。
- 刘蕙苓(2013)。为公共?为方便?电视新闻使用网路影音之研究。中华传播学刊,24,165-206。
- 刘蕙苓(2014)。汇流下的变貌:网路素材使用对电视新闻常规的影响。新闻学研究,121,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