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台湾社会研究季刊 ; 35 期 (1999 / 09 / 01) , P75 - 118
繁体中文 DOI: 10.29816/TARQSS.199909.0003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 ; 流动型劳力市场 ; 垂直分工体系 ; 社会镶嵌 ; 技术学习 ; 矽谷回流人才 ; Hsinchu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 ; fluid labor market ; vertical disintegration ; social embeddedness ; technology learring ; Silicon Valley returnee
- (1998).Trust and Economic Learning.Cheltenham:Edward Elgar Pub.
- Amin, A.(1994).The difficult transition from informal economy to Marshallian industrial district.Area,26(1)
- Amsden, A., Hikino, T.(1999).Economic Nationalism.
- Angel, D.(1990).New firm formation i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elements of a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Regional Studies,24(3)
- Angel, D.(1989).The labor market for engineers in the US semi-conductor industry.Economic Geography,65
- 蔡伟铣(2014)。新竹科学园区政策过程的重新检视。人文及社会科学集刊,26(3),427-481。
- 杜启跃、伍家德(2006)。创新氛围、知识外溢与产业群聚对科学园区厂商竞争优势影响性之研究。科技管理学刊,11(3),53-87。
- 许淑幸(2015)。从工厂罢工事件分析大陆台商的经营环境。东亚研究,46(2),89-137。
- 金家禾、周志龙(2007)。台湾产业群聚区域差异及中国效应冲击。地理学报,49,55-79。
- 廖淑容(2005)。全球化、国家调节与台湾县市地方发展。都市与计划,32(1),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