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
书目导出
-
E-mail 给朋友
-
打印书目
Needlestick Injurie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Epidemiologic, Economic and Policy Issues
吴雪菁(Hsueh-Ching Wu) ; 郭育良(Leon Yue-Liang Guo) ; 萧淑铢(Judith Shu-Chu Shiao)
台湾公共卫生杂志 ; 32 卷 5 期 (2013 / 10 / 15) , P424 - 434
繁体中文
DOI:
10.6288/TJPH2013-32-05-02
针扎 ; 医疗人员 ; 安全针具 ; 流行病学 ; needlestick injury ; healthcare workers ; safety needle ; epidemiology
- International Health Care Worker Safety Center (IHCWSC). Exposure prevention information network (EPINet). Available at: www.healthsystem.virginia.edu/internet/ epinet/epinet4.cfm. Accessed May 13, 2013
-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U.S. Department of Labor. Standard interpretations: 11/21/2002: safer medical devices must be selected based on employee feedback and device effectiveness, not group purchasing organizations 05. Available at: http://www.osha.gov/pls/oshaweb/owadisp.show. Accessed May 13, 2013
- CDC. Workbook for designing, implementing, and evaluating a sharps injury prevention program. Available at: http://www.cdc.gov/sharpssafety/pdf/sharpworkbook.2008.pdf. Accessed April 4, 2013
- Adams, D.(2012).Needlestick and sharps injuries: practice update.Nurs Stand,26,49-57.
- Aiken, L. H.,Sloane, D. M.,Klocinski, J. L.(1997).Hospital nurses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lood: prospective, retrospective, and institutional reports.Am J Public Health,87,103-7.
- 李瑾婷,吴嘉珍,白亦宁(2021)。护理学生对针扎知识、态度及行为相关因素之探讨:以北部某医护管理五年制专科学校为例。长庚护理,32(4),1-15。
- 李郁强(2015)。论对疑似人类免疫缺乏病毒感染者采验之法规范。法令月刊,66(3),91-119。
- 苏芝庭、戴宏达、李小青、吴祚光、成刘忆绮(2018)。结合多元教学策略提高手术室预防扎伤安全行为执行率。荣总护理,35(4),355-363。
- 萧淑铢,欧育珊,陈宜传,秦唯珊,林挺迪,吴雪菁,王立洁(2022)。医院安全风气:由科学到政策—台湾针扎防治历程。护理杂志,69(5),7-13。
- 谢曼丽,萧淑铢,欧育珊,陈宜传,郭育良,吴雪菁(2019)。台湾安全针具法实施五年後安全针具替换率与针扎率的变化。台湾公共卫生杂志,38(5),50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