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How to Improve the Outcomes of Online Learning: An Emergent Perspective of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王思峰(Sy-Feng Wang) ; 李昌雄(Tsang-Hsiung Lee)
中山管理评论 ; 13 卷 3 期 (2005 / 09 / 01) , P749 - 776
繁体中文 DOI: 10.6160/2005.09.08
线上学习 ; 学习社群 ; 实务社群 ; 典范适应 ; 专业发展 ; online learning ; learning community ;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 paradigm adaptation ;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Bandura, A.(1986).Social Foundation of Thought and Action.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 Bannan-Ritland, B.(2002).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e-learning, and interactivity.Quarterly Review of Distance Education,3(2),161-179.
- Baron, R. M.,Kenny, D. A.(1986).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1(6),1173-1182.
- Bernard, R. M.,Amundsen, C. L.(1989).Antecedents to dropout in distance education: does one model fit all?.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4(2),25-46.
- Bielaczyc, K.,Collins, A.(1991).Learning communities in classrooms: a reconceptu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practice.Instructional-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A new paradigm of instructional theory,2,269-292.
- 王为国(2010)。师资生參与实务社群之研究:以「幼稚园课程设计」科目为例。教育理论与实践学刊,22,1-28。
- 王馨苇(2023)。社群媒体融入合作学习对学生知识分享行为之影响:公平理论与基础人际关系理论之观点。数位学习科技期刊,15(2),85-121。
- 张顺评、李来锡(2013)。以社会网络分析探讨虚拟社群知识分享之回应结构。Electronic Commerce Studies,11(1),79-100。
- 郑尹茹、王思峰(2005)。线上与线下世界的交错:校园线上学习的社会网络分析。资讯社会研究,8,155-192。
- (2008)。宝务社群在师次培育之运用。教育研究月刊,170,9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