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叶在庭(Zai-Ting Yeh) ; 花茂棽(Mau-Sun Hua)
中华心理卫生学刊 ; 19 卷 2 期 (2006 / 06 / 01) , P177 - 207
繁体中文 DOI: 10.30074/FJMH.200606_19(2).0004
关系性自我理论 ; 自我表徵 ; 慢性忧郁情绪 ; Relational self theory ; Self representation ; Dysthymic disorder
- 许功余、王登峰、杨国枢(2001)。台湾与大陆华人基本性格向度的比较。本土心理学研究,16,185-224。
连结: - Alloy, L. B.,Abramson, L. Y.(1979).Judgement of contingency in depressed and nondepressed students: Sadder but wiser?.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08,441-485.
- Alloy, L. B.,Abramson, L. Y.,Metalsky, G. I.,Hartlage, S.(1988).The hopelessness theory of depression: Attributional aspects.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7,5-21.
- Andersen, S. M.,Baum, A.(1994).Transference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ins: Inferences and affect based on significant-otherrepresentat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62,459-497.
- Andersen, S. M.,Chen, S.(2002).The relational self: An interpersonal social-cognitive theory.Psychological Review,109,619-645.
- 黄筱涵,陈婉真(2023)。长期心理治疗的人际经验改变-心理师的观点。辅导与谘商学报,45(1),71-97。
- 赖英娟、董旭英、陆伟明(2011)。以结构方程模式探讨台湾大学生自尊、生活目标、希望感及校园人际关系对忧郁情绪之影响。教育心理学报,42(4),677-700。
- 叶蓁、李思贤(2013)。从个人、家庭、学校面向探讨高中职学生忧郁相关因素。中等教育,64(2),136-156。
- (2009)。以结构方程模式检验台湾大学生之自我概念、前瞻因应及忧郁情绪对自我统整之影响。教育与心理研究,32(3),5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