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Resonance Effect of Athlete Body Part by Applying Varied whole-body Vibration Frequencies
荘荣仁(Long-Ren Chuang) ; 相子元(Tyzz-Yang Shiang) ; 念裕祥(Yu-Hsiang Nien)
体育学报 ; 41 卷 4 期 (2008 / 12 / 01) , P29 - 41
繁体中文 DOI: 10.6222/pej.4104.200812.0803
运动学 ; 传递比 ; 振动刺激 ; kinematics ; transmissibility ; vibration stimulus
- Abercromby, A. F. J.(2006).Houston,University of Houston.
- Borg, G.(1982).Psychophysical bases of perceived exertion.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14,377-381.
- Chaffin, B. D.,Andersson, G. B. J.(1991).Occupational biomechanics.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 Crewther, B.,Cronin, J.,Keogh, J.(2004).Gravitational forces and whole body vibration: Implications for prescription of vibratory stimulation.Physical Therapy in Sport,5,37-43.
- Delecluse C.,Roelants, M.,Verschueren, S.(2003).Strength increase after whole-body vibration compared with resistance training.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35(6),1033-1041.
- 黎俊彦、林俊达(2010)。全身振动训练对老年人下肢肌力与姿势稳定之效益。中华体育季刊,24(3),102-108。
- 黎俊彦、林威秀(2010)。全身振动训练对神经损伤个体之效益。中华体育季刊,24(4),43-50。
- 黎俊彦、张秀光、李成硕、王嬿婷(2010)。全身振动训练对手球运动员垂直与十级跳跃表现的影响。大专体育学刊,12(4),60-68。
- 廖佩淳,何承训,王群维(2022)。全身振动结合阻力运动对於高血压患者之效用探讨。中华体育季刊,36(4),401-411。
- 潘建宏、许正心、沈志坚、宋映呈(2017)。全身振动训练对女子手球选手球速与跳跃能力专项运动表现之分析。运动教练科学,46,4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