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
书目导出
-
E-mail 给朋友
-
打印书目
Dialogue with Chekhov: An Interpretive Comparison with Jong-Fu Wu's "The Sleepy Chun Xing"
东吴中文学报 ; 22 期 (2011 / 11 / 01) , P313 - 343
繁体中文
DOI:
10.29460/SJCS.201111.0013
契诃夫 ; 巫永福 ; 爱困的春杏 ; 比较文学 ; 台湾文学 ; Anton Chekhov ; Jong-Fu Wu ; The Sleepy Chun Xing ; comparative literature ; Taiwan literature
- 加斯特夫着,昙华译:〈工厂的汽笛〉,《赤道》第二号(1930年1115日),页2。(Aleksei Gastev, Tan Hua trans. “Factory Whistle” in Chi Dao 2: 2, 115th November 1930.)
- 志马陆平:〈青年与台湾(五)——新剧运动的理想与现实〉,《台湾时报》200,1936年7月1日。(Zhi Ma Lu Ping. “Youth and Taiwan V: The Ideal and Reality of the Movement of the New Opera” in Taiwan Shi Bao 200, 1st July 1936.)
- 爱罗先珂着,鲁迅所译:〈狭的笼〉,《台湾民报》69-73号,1925年9月6、13、20、27日,10月4日。(B. R. Epomehk, Xun Lu trans. “Narrow Cage” in Taiwan Min Bao 69, 70, 71, 72 and 73, 6th, 13th, 20th and 27th September and 4th October 1925.)
- 山本有三,月珠、德音译:〈慈母溺婴儿〉,《先发部队》第一期(1934年7月5日),页48-60。(Yuzo Yamamoto, Yuezhu and Deyin trans. “Kind Mother Drowns her Children” in Xian Fa Bu Dui 1: 48-60, 5th July 1934.)
- 志马陆平:〈青年与台湾(四)——新剧运动的理想与现实〉,《台湾时报》199,1936年6月1 日。(Zhi Ma Lu Ping. “Youth and Taiwan IV: The Ideal and Reality of the Movement of the New Opera” in Taiwan Shi Bao 199, 1st June 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