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公共行政学报 ; 25 期 (2007 / 12 / 01) , P1 - 30
繁体中文 DOI: 10.30409/JPA.200712_(25).0001
知識沟通 ; 环境治理 ; 永续科学 ; 气候变迁 ; 网络分析 ;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 sustainability science ; climate change ; network analysis
- 张玲星(2006)。资讯系统发展中政治行爲之意图:以计画行爲理論爲基础之研究-资讯专业人员与使用者差異之比较。管理学报,23(3),347-365。
连结: - 张玲星、林东清(2005)。从多重理論观点诠释企业资讯化中的政治行爲。资讯管理学报,12(4),185-210。
连结: - 黄贞芬、林东清(2002)。资讯部门的权力基础与决策影响力之分析:结合定量法与定性法。资讯管理学报,9(1),81-106。
连结: - 黄国隆、陈惠芳(1998)。资讯技术、组织价值观与组织承諾之关系。管理学报,15(3),343-366。
连结: - 黄国隆、蔡啓通(1999)。工作价值观与領导行爲对员工效能的影响。台大管理论丛,9(1),51-85。
连结:
- Koyama, Naonori(2018).Does 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Promot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Japan and China.Tamkang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22(1),39-68.
- Lee, Chang-Chieh,Chen, Kuo-Hua(2018).Investigating Taiwan's Integrated Scenarios of Climate Change through Visualization Rhetoric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Tamkang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22(1),1-38.
- 陈建仁、周柏彣(2012)。都市内分权与环境治理机制─以台中市大雪山社区为例。台湾民主季刊,9(2),124-164。
- 陈世荣、李河清(2011)。中国燃料电池研发及其环境沟通。中国大陆研究,54(3),33-69。
- 黄之栋(2016)。批判种族理论的批判性反思。政治与社会哲学评论,58,5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