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Effects of Cognitive Behavior Change in Children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林依宣(Yi-Hsuan Lin) ; 陈昱廷(Yu-Ting Chen) ; 柳美如(Mei-Ju Liu) ; 锺锦钿(Chin-Tien Chung) ; 林步鸿(Pu-Hung Lin) ; 江亭颖(Ting-Ying Chiang) ; 李昕纬(Hsin-Wei Lee) ; 陈淑如(Su-Ru Chen)
新台北护理期刊 ; 25 卷 1 期 (2023 / 03 / 01) , P10 - 22
繁体中文;英文 DOI: 10.6540/NTJN.202303_25(1).0002
儿童 ; 认知行为 ; 网路成瘾 ; 睡眠品质 ; 学习专注力 ; 执行功能 ; children ; cognitive behavior ; executive function ; internet addiction ; learning attention ; sleep quality
- Chiang, H. L.,Chen, H. C.,Bai, C. H.,Che, H. H.,Lee, M. B.,Lai, S. H.,Chou, P.(2009).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Athens insomnia scale.Taiwanese Journal of Psychiatry,23(1),43-52.
连结: - 陈淑惠,翁俪祯,苏逸人,吴和懋,杨品凤(2003)。中文网路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计量特性研究。中华心理学刊,45(3),279-294。
连结: - 杨雅婷,陈奕桦(2013)。课室专注力量表建构。教育研究与发展期刊,9,1-28。
连结: - Adiele, I.,Olatokun, W.(2014).Preval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adolescents.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31,100-110.
- Bandura, A.(1986).Fearful expectations and avoidant actions as coeffects of perceived self-inefficacy.American Psychologist,41(12),1389-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