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The Evolution of Astronomical Thought before Kepler: Copernicus and Tycho Brahe
科技医疗与社会 ; 5 期 (2007 / 10 / 01) , P111 - 182
繁体中文 DOI: 10.6464/TJSSTM.200710.0111
天文学史 ; 科学哲学 ; 理论版本 ; 哥白尼 ; 第谷 ; history of astronomy ; philosophy of science ; theory version ; Copernicus ; Tycho
- Shapley, Harlow ed. (1929). A Source Book in Astronomy, New York: McGraw-Hill
- Rosen, Edward ed. & trans. (1939). Three Copernican Treatises: the Commentariolus of Copernicus, the Letter against Werner, the Narratio Prima of Rheticu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Copernicus, Nicolaus (1939). The Commentariolus of Copernicus and the Letter against Werner, translated with introduction and notes by Edward Rose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Archimedes,Heath, Thomas Little(ed.)(2002).The Works of Archimedes.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
- Aristotle,Barnes, Jonathan(ed.)(1984).The Complete Work of Aristotle.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陈瑞麟(2019)。一个另类的STS方法论。科技医疗与社会,28,9-53。
- 戴东源(2012)。伽利略为何疏远克普勒?。长庚人文社会学报,5(2),353-388。
- 戴东源(2012)。原因和本质:克普勒与伽利略科学思想的形上学差异。科技、医疗与社会,15,117-186。
- 张国晖(2011)。对技术的社会建构论之挑战:建构东亚技术研究主体性的一个契机。科技、医疗与社会,13,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