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知识分享、创意教学与社群召集人转型领导关系之研究
谢幸吟(Hsing-Ying Hsieh) ; 张正平(Cheng-Ping Chang) ; 郭俊麟(Chun-Lin Kuo)
师资培育与教师专业发展期刊 ; 10 卷 2 期 (2017 / 08 / 01) , P139 - 166
繁体中文 DOI: 10.3966/207136492017081002006
知识分享 ; 社群召集人 ; 教师专业学习社群 ; 创意教学 ; 转型领导 ; knowledge sharing ; community coordinator ;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 creative teaching ;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 江嘉杰(2014)。台湾地区教师专业学习社群学位论文之分析。学校行政双月刊,91,159-180。
连结: - 李重毅、廖皓圭(2011)。国民小学教师知识分享与专业成长关系之研究。学校行政双月刊,74,38-59。
连结: - 周昌柏、范炽文(2006)。国小校长转型领导、交易领导与教师工作满意度关系之研究。花莲教育大学学报,22,255-282。
连结: - 范炽文(2004)。国小校长转型、互易领导与学校组织绩效之研究。花莲师院学报,19,21-40。
连结: - 范炽文、张阿灵(2013)。桃园县国民小学教师知识管理与教学创新关系之研究。教育经营与管理研究集刊,9,31-59。
连结:
- 黄建翔(2020)。台北市国中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与教学创新表现关系之研究。教育科学期刊,19(1),47-76。
- 江姮姬,丁一顾(2020)。台湾教师专业学习社群实徵研究之分析与展望。教育研究与发展期刊,16(2),135-162。
- 苏明进,张文华(2020)。视觉化校本线上专业学习社团运作图像之初探。师资培育与教师专业发展期刊,13(2),85-114。
- 萧佳纯(2020)。创意教学信念与创意教学行为关联之研究:以参与专业学习社群的动机与情形为中介变项。当代教育研究季刊,28(1),1-37。
- 萧佳纯(2021)。创造力教学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动机影响之研究:兼论教师信任、参与专业学习社群对创造力教学之影响。教育科学期刊,20(2),6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