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ausal Model of Adolescent Attachment on Emotion Regulation
陈金定(Chin-Ting Chen) ; 刘焜辉(Kun-Huei Liu)
教育心理学报 ; 35 卷 1 期 (2003 / 09 / 01) , P39 - 57
繁体中文 DOI: 10.6251/BEP.20030217
青少年 ; 依附行为 ; 依附形态 ; 情绪调适 ; adolescent ; attachment ; attachment types ; emotion regulation
- Aimsworth, M. D. S.,Blehar, M. C.,Waters, E.,Wall, S.(1978).Patterns of attachment: A psychological study of the Strange Situation.Hillsdale, New York:Erlbaum.
- Allen, J. P.,Hauser, S. T.,Borman-Spurrell, E.(1996).Attachment theory as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outcomes of sever adolescent psychopathology: An eleven-year follow-up study.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64,254-263.
- Barrett, M.,Trevitt, J.(1991).Attachment behaviour and the schoolchild.New York:Tavistock/Routledge.
- Bartholomew, K.,Horowitz, L. M.(1991).Attachment styles among young adults: A test of a fourcategory model.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61,226-224.
- Blain, M. D.,Thompson, J. M.,Whiffen, V. E.(1993).Attachment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in late adolesce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orking model of self and others.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8,276-241.
- 陈玟琪(2012)。以情绪调节看青少年自残行为的问题及处遇。辅导季刊,48(1),1-11。
- 陈容玮,许育光(2020)。桌游为媒材的亲子关系促进方案效益探究。台湾游戏治疗学报,9,51-82。
- 程景琳、胡肇勳(2007)。国小低年级孩童与父母在不同领域冲突的反应方式之研究。教育心理学报,38(4),481-499。
- 蓝少芬(2022)。青少年情绪管理与依附行为。谘商与辅导,434,26-28+63。
- 王庆福、王郁茗(2007)。大学生知觉其人际依附风格对爱情关系适应之影响。教育心理学报,38(4),39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