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The Duality of Hope: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New Scale
骆月绢(Yueh-Chuan Luo) ; 黄囇莉(Li-Li Huang) ; 林以正(Yi-Cheng Lin) ; 黄光国(Kwang-Kuo Hwang)
中华心理学刊 ; 52 卷 3 期 (2010 / 09 / 01) , P265 - 285
繁体中文 DOI: 10.6129/CJP.2010.5203.03
文化比较 ; 主控思考 ; 努力 ; 防卫型悲观 ; 盼望 ; agency thinking ; cultural comparison ; defensive pessimism ; effort ; hope
- 许功余(2006)。华人辩证思维与「性格与行爲关连性内隐理论」之关系=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dialectical thinking and the implicit theory of personality-behavior association。中华心理学刊,48,291-313。
连结: - 彭台光、高月慈、林钲棽(2006)。管理研究中的共同方法变异:问题本质、影响、测试和补救。管理学报,23,77-98。
连结: - Holleran, S., & Snyder, C. R. (1990). Discriminant and convergent validation of the Hope Scale. Unpublished manuscript, University of Kansas, Lawrence.
- Cheng, C., Wang, F., & Golden, D. L. (2008). Cognitive processes underly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interpersonal flexibility. Unpublished manuscript,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Appley, M. H.(ed.),Trumbull, P.(ed.)(1986).Dynamics of stress: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perspectives.New York:Plenum.
- 黄健、吴英璋(2012)。性侵害与暴力攻击行为之促发与抑制途径分析。中华心理卫生学刊,25(2),267-297。
- 简亦成,陈俊廷,翁立安,周子勋,丁冠芝(2020)。自我污名化与求助延宕的关联:求助希望感的效果探究。辅导季刊,56(2),41-53。
- 赖英娟、巫博瀚(2013)。台湾国中生「中文版希望感量表」之编制。测验学刊,60(3),429-455。
- 辛怡葳、吴秉叡、余民宁(2014)。正向事件解释风格、提升式希望感与复原力之模式验证:以学习障碍学生为例。特殊教育学报,40,1-34。
- 张映芬(2019)。国中生内、外在学业希望信念之建构及其相关因素之探讨。教育科学研究期刊,64(4),11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