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爱滋新闻阅读与对感染者与病患的态度以针对年轻族群的讯息设计实验为例
徐美苓(Mei-Ling Hsu) ; 陈瑞芸(Rei-Yuen Chen) ; 张皓杰(Hao-Chieh Chang) ; 赖奕帆(I-Fan Lai) ; 林佳韵(Chia-Yuun Lin)
新闻学研究 ; 87 期 (2006 / 04 / 01) , P1 - 49
繁体中文 DOI: 10.30386/MCR.200604_(87).0001
烙印化 ; 健康传播 ; 爱滋病 ; 新闻 ; 实验法 ; stigmatization ; health communication ; AIDS ; news ; experiment
- 徐美苓、吴翠松、林文琪(2003)。爱滋阴影下的情慾规范:新闻论述中的他/她者建构。台湾社会研究季刊,50,81-143。
连结: - Alubo, O.,Zwandor, A.,Jolayemi, T.,Omudu, E.(2002).Acceptance and stigmatization of PLWA in Nigeria.AIDS Care,14(1),117-126.
- Atkin, C.,Arkin, E. B.,C. Atkin(Eds),L. Wallack(Eds)(1990).Mass communication and public health.London:Sage.
- Beharrell, P.,D. Miller(Eds.),J. Kitzinger(Eds.),K. Williams(Eds.),P. Beharrell(Eds.)(1998).The circuit of mass communication.Thousand Oaks, CA:Sage.
- Bouton, R. A.,Gallaher, P. E.,Garlinghouse, P. A.,Leal, T.,Rosenstein, L. D.,Young, R. K.(1987).Scales for measuring fear of AIDS and homophobia.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51,606-614.
- 陈婷玉(2012)。传播新闻教育如何影响阅听人解读─以爱滋病新闻为例。长荣大学学报,16(2),35-59。
- 简妙如、黄俊儒(2010)。在科学与媒体的接壤中所开展之科学传播研究:从科技社会公民的角色及需求出发。新闻学研究,105,127-166。
- 罗梓育,魏米秀(2015)。叙事与数据讯息介入对女大学生接种人类乳突病毒疫苗行为意图的效果:以北部地区某大学为例。健康促进与卫生教育学报,44,65-97。
- 潘裕丰,洪欣妤(2022)。国小资优生道德认知对新冠疫情病患态度之现况与其关联:以对新冠疫情之情绪为调节变项。教育科学研究期刊,67(4),143-175。
- 徐美苓(2011)。从跨界借光、冲撞到在地实践摸索的健康传播研究旅程。中华传播学刊,19,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