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Disciplining Sexuality in a Time of AIDS: Construction of "Others" in the News Discourse
徐美苓(Mei-Ling Hsu) ; 吴翠松(Tsui-Sung Wu) ; 林文琪(Wen-Chi Lin)
台湾社会研究季刊 ; 50 期 (2003 / 06 / 01) , P81 - 143
繁体中文 DOI: 10.29816/TARQSS.200306.0003
爱滋病 ; 新闻 ; 烙印 ; 边绿化 ; 偏差 ; AIDS ; news ; stigma ; marginalization ; deviance
- Albert, E.(1986).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AIDS: Method and Theory.New York:Praeger.
- Archer, D.(1985).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Vol. 2.New York:Random House.
- Astroff, R. J.,Nyberg, A. K.(1992).Discursive Hierarchi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risis in the News: A Case Study.Discourse and Society,3(1),5-23.
- Atkin, C.,Arkm, E. B.(1990).Mass Communication and Public Health.London:Sage.
- Barrera, M.(1979).Race and Class in the Southeast: A Theory of Racial Inequality.Notre Dame, IN: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 陈春富、殷美香(2015)。「跨国移住者」媒体再现研究:以台湾主流报纸之新闻报导为观察。新闻学研究,125,49-93。
- 陈婷玉(2012)。传播新闻教育如何影响阅听人解读─以爱滋病新闻为例。长荣大学学报,16(2),35-59。
- 简妙如、黄俊儒(2006)。科学新闻文本的论述层次及结构分布:构思另个科学传播的起点。新闻学研究,86,135-170。
- 赖若函、熊培伶、徐美苓、施馨尧、吴姿娴(2011)。是减害还是加害?─爱滋新闻论述中的毒瘾者框架。台湾社会研究季刊,81,79-128。
- 赖奕帆、陈瑞芸、张皓杰、徐美苓、林佳韵(2006)。爱滋新闻阅读与对感染者与病患的态度:以针对年轻族群的讯息设计实验为例。新闻学研究,8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