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uicide Ideations and Attempts in Adolescents
陈锦宏(Chin-Hung Chen) ; 陈亿幸(Yi-Hsing Chen) ; 陈俊莺(Chung-Ying Chen) ; 薛素霞(Su-Shia Shiu) ; 邵文娟(Wen-Chuan Shao) ; 王姿乃(Tsu-Nai Wang) ; 陈宏(Hong Chen) ; 陈快乐(Happy Kuy-Loh Tan)
台湾精神医学 ; 22 卷 1 期 (2008 / 03 / 01) , P57 - 66
繁体中文 DOI: 10.29478/TJP.200803.0007
青少年 ; 自杀 ; 忧郁 ; 地震压力 ; adolescent ; suicide ; depression ; earthquake related stresses
- Anderson R(2002).Death: leading causes for 2000.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Report,50(16)
- Beautrais AL,Joyce PR,Mulder RT(1997).Precipitating factors and life events in serious suicide attempts among youths aged 13 through 24 years.J Am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36,1543-1551.
- Berman AL,Schwartz RH(1990).Suicide attempts among adolescent drug users.Am J Dis Child,144,310-314.
- Brent DA,Baugher M,Bridge J,Chen T,Chiappetta L(1999).Age-and sex-related risk factors for adolescent suicide.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38,1497-1505.
- Brent DA,Perper JA,Moritz G(1993).Psychiatric risk factors for adolescent suicide: a case-control study.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32,521-529.
- 陈怡桦、纪樱珍、洪嘉蔚、邱弘毅、吴维峰、吴振龙(2010)。台北市高中生身体意象、自尊及其忧郁之相关研究。学校卫生,57,41-66。
- 陈忆,陈柯玫(2020)。家庭关系对弱势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影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14(1),39-58。
- 江承晓(2009)。专业助人工作者之自杀与自我伤害防治教学教材之发展与评量。健康促进与卫生教育学报,31,153-185。
- 刘美蓉、张素凰(2011)。自残青少年并有与不并有边缘人格特质者在经验回避、生死态度及控制感的差异。中华心理卫生学刊,24(3),429-455。
- 刘雅莹(2012)。以青少年为自杀防治「守门员」的教育方案。谘商与辅导,313,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