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The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rom the Viewpoint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徐世荣(Shih-Jung Hsu) ; 许绍峰(Shao-Feng Hsu)
台湾土地研究 ; 10 卷 1 期 (2010 / 03 / 01) , P101 - 130
繁体中文 DOI: 10.6677/JTLR.199105_(2).0004
土地开发 ; 环境影响评估制度 ; 科技决定论 ; 民众参与 ; 环境规划 ; 赋权 ; 公民投票 ; 公民诉讼 ; lan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 ;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 ; empowerment ; citizen participation
- (1994).Federal Actions to Address Environmental Justice Issues in Minority Populations and Low-Income Populations.
- Beauregard, R.(1978).Planning Theory in the 1980's: A Search for Future Directions.New Brunswick: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 Beauregard, R.(1996).Readings in Planning Theory.Cambridge:Blackwell.
- Beck, U.(1992).Risk society: Towards a new modernity.London:Sage.
- Davidoff, P.(1965).Advocacy and Pluralism in Planning.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ing,31
- 蔡政良(2015)。花东原住民面对观光的土地文化冲突。台湾社会研究季刊,98,219-237。
- 陈颍峰(2019)。环评的未来转型:从机关同意到公衆接受。国家发展研究,19(1),43-95。
- 陈颍峰(2019)。环评需要什麽样的公民参与?废弃物填海造岛政策中环评公民共识会议的启示。科技医疗与社会,29,65-118。
- 陈致中、杜文苓(2007)。民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反思—以竹科宜兰基地设置爲例。台湾民主季刊,4(3),33-62。
- 戴兴盛、郭静雯、康文尚(2013)。台湾环评制度设计与执行争议─反思美丽湾案。国家发展研究,12(2),13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