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吴怡瑾(I-Chin Wu) ; 赖以静(Yi-Jing Lai) ; 胡宜中(Yi-Chung Hu)
图书资讯学刊 ; 21 卷 2 期 (2023 / 12 / 01) , P47 - 88
繁体中文;英文 DOI: 10.6182/jlis.202312_21(2).047
决策实验室为基础之网路程序分析法 ; 互动 ; 媒体设计 ; 线上博物馆 ; 网站设计 ; 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 Interactively ; Multimedia Design ; Online Museum ; Website Design
- 吴绍群(2002)。展示活动与资讯科技-从实体展示的辅助到线上展示。博物馆学季刊,16(2),69-75。https://doi.org/10.6686/MuseQ.200204_16(2).0009【Wu, Shao-chun (2002). Exhibit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rom Physical Exhibit Aids to Online Exhibits. Museology Quarterly, 16(2), 69-75. https://doi.org/10.6686/MuseQ.200204_16(2).0009 (in Chinese)】
连结: - 许哲睿、吴怡瑾(2021)。以阅读关键因素与动机视角探索网路小说阅读生态。图书资讯学刊,19(1),139-181。https://doi.org/10.6182/jlis.202106_19(1).139【Hsu, Che-Jhi, & Wu, I-Chin (2021). Exploring the factors and motivations of online fiction consumption.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19(1), 139-181.https://doi.org/10.6182/jlis.202106_19(1).139 (in Chinese)】
连结: - Agarwal, R., & Venkatesh, V. (2002). Assessing a firm’s web presence: a heuristic evaluation procedur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usability.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 13(2), 168-186.
连结: - Bolchini, D., Garzotto, F. (2007). Quality of web us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An empirical study on MiLE+. In M. Weske, M. S. Hacid, & C. Godart (Eds.), Web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 WISE 2007 Workshops. Springer. https://doi.org/10.1007/978-3-540-77010-7_47
连结: - Booth, B. (1998). Understanding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visitors to museums. 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 17(2), 139-157. https://doi.org/10.1080/09647779800301702
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