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Applying Poetic Techniques of Shape- Spirit Transformation in Cultural Creative Design
叶茉俐(Mo-Li Yeh) ; 林伯贤(Po-Hsien Lin) ; 徐启贤(Chi-Hsien Hsu)
设计学报 ; 16 卷 4 期 (2011 / 12 / 01) , P91 - 105
繁体中文 DOI: 10.6381/JD.201112.0094
诗词 ; 文化创意产业 ; 创意产品设计 ; Poetry ;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 Cultural Product Design
- 古佳峻(2009)。动声/同身/通神─白居易<琵琶行>析論。台北大学中文学报,7,139-172。
连结: - 杨裕富(2009)。叙事设计論作为一种建筑美学。建筑学报,69,155-168。
连结: - UNESCO(2003)。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上网日期:2011 年7 月3 日。检自:http://www.unesco.org/new/zh/unesco/。 UNESCO (2003).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trieved July 03,2011, from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Web site: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3/001325/132540e.pdf [in Chinese, semantic translation]
- Cassirer, E.(1962).An essay on man: An introduction to a philosophy of human culture.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
- Langer, S. K.(1953).Feeling and form: A theory of art developed from philosophy in a new key.NY:Charles Scribner's Sons.
- 陈玺敬、徐启贤、林志隆(2012)。诗词意象转化感质商品的设计运用。艺术论文集刊,19,99-117。
- 陈雅玫、林承谦(2013)。从女性的五感消费探讨台湾新茶文化的魅力─以采采食茶为例。商业设计学报,17,107-126。
- 樊学良、凌汉璋(2018)。从零到一:设计创业团队的形成历程。科技管理学刊,23(2),31-59。
- 洪佩华、林伯贤(2017)。台湾文创商品风格探究。艺术学报,101,79-105。
- 谢修璟(2018)。应用Facebook社群网路於设计学习─以融入诗意主题之设计教育为例。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学报,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