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李昌雄(Tsang-Hsiung Lee) ; 陈禹辰(Yu-Chen Chen)
资讯管理学报 ; 7 卷 1 期 (2000 / 07 / 01) , P1 - 18
繁体中文 DOI: 10.6382/JIM.200007.0001
物件导向技术 ; 技术变迁 ; 技术关连性 ; 技术累积 ; 组织学习 ; innovation adoption ; object-oriented technology ; technological inter-relatedness ; technology accumulation ; technological maturity
- Agarwal, R.,Prasad, J.(1997).Targeting COBOL Programmers for C training: The Role of Job Insecurity and Organizational Tenure.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37
- Agarwal, R.,Sinha, Atish P.,Tanniru, Mohan(1996).The Role of Prior Experience and Task Characteristics in Object-oriented Modeling: An Empirical Stud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45
- Anonymous(1996).Are You Ready for the Object Evolution?.Software Magazine,16(May)
- Anonymous(1996).Realizing the Dream.Software Magazine,16(May)
- Attewell, P.(1992).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 Case of Business Computing.Organization Science,3(1)
- 许凯筑、张硕毅、张益诚、洪新原(2010)。从创新扩散观点探讨影响企业采用协同商务技术之因素。台大管理论丛,20(S1),29-68。
- 刘蔚廷、陈禹辰、尚荣安(2010)。以TAM与TTF探讨组织员工的e化科技接受意图—组织疏离员工的组织学习效应。资讯管理学报,17(4),139-169。
- 严纪中、黄兴进、江志卿(2005)。中小企业采用网路科技之比较:创新扩散通用模式的整合观点。资讯管理学报,12(2),103-139。
- (2000)。技术关连与技术累积对企业采用网际网路的影响。管理学报,17(1),25-42。
- (2001)。网际网路的采用与实施:组织学习观点的分析。管理学报,18(2),21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