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Librarians' Informal Learning in the Workplace
师大学报:教育类 ; 51 卷 2 期 (2006 / 10 / 01) , P45 - 65
繁体中文 DOI: 10.29882/JTNUE.200610.0003
大学图书馆员 ; 非正式学习 ; 职场学习 ; librarians ; informal learning ; workplace learning
- Arderson, V,Boocock, G(2002).Small firm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Learning to manage and managing to learn.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12(3),5-24.
- Argyris, C.,Bellman, G. M., Blanchard, K., Block, P., Bridges, W.,Deane, B.(1994).The future of workplace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Training and Development,48(5),36-47.
- Billett, S(1993).What's in a setting? Learning in the workplace.Australian Journal of Adult and Community Education,4(14),4-14.
- Billett, S.(2001).Learning through work: workplace affordances and individual engagement.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13(5),209-214.
- Billett, S.(1994).Situated learning--A Workplace experience.Australian Journal of Adult and Community Education,34(2),112-130.
- 陈贵凰、洪文发(2011)。不同世代台湾厨师职涯发展之研究。餐旅暨观光,8(3),167-189。
- 陈贵凰、林晓莉(2012)。台湾青草茶文化之研究。岛屿观光研究,5(3),35-73。
- 陈贵凰、翁笠耿、李忠成(2012)。餐饮业资讯揭露工具:菜单中菜品标示评估指标之探究。运动休闲餐旅研究,7(3),18-50。
- 黄穗华、陈贵凰(2011)。呷饱、呷好、呷巧、呷健康―台湾办桌菜单品项演变之研究。餐旅暨观光,8(2),97-126。
- 罗士孟、杨敏英、游万来(2014)。台湾初任工业设计师的工作与适应情形研究。设计学报,19(1),4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