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中华传播学刊 ; 7 期 (2005 / 06 / 01) , P183 - 226
繁体中文 DOI: 10.6195/cjcr.2005.07.09
民意 ; 民意调查 ; 公共/众 ; 论述分析 ; 意见建构 ; public opinion ; polling ; public ; discourse analysis ; opinion construction
- Alejandro, R.(1993).Hermeneutics, citizenship, and the public sphere.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 Allport, F. H.(1937).Toward a science of public opinion.Public Opinion Quarterly,1,7-23.
- Beniger, J. R.(1987).Toward an old new paradigm: The half-century flirtation with mass society.Public Opinion Quarterly,57,S46-S66.
- Billing, M.(1991).Ideology and opinion.New Delhi:Sage.
- Blumer, H.(1966).Reader in public opinion and communication.Toronto, Ontario:Macmillam.
- 陈春富、范姜泰基(2007)。政治领袖公共演说之传播策略与效果—陈水扁与马英九「总统罢免案」电视演说个案分析。台湾民主季刊,4(4),109-141。
- 陈孟君、吕杰华(2011)。花莲「阿美文化村」观光符码对原住民图像建构之研究。台湾原住民族研究季刊,4(2),39-76。
- 蒋旭政,廖执善,周昆璋(2021)。人工智慧科技在台湾新闻传播领域之运用与发展。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18(1),43-87。
- 罗皓诚,蔡素琴,刘淑慧,洪雅凤(2014)。精致化的Willig傅柯式论述分析方法:以Gee微观论述分析剧场与图像作为双翼。台湾谘商心理学报,2(1),51-75。
- 杨意菁(2011)。从「网友说」新闻探讨公众角色在新闻报导的变化。传播研究与实践,1(1),4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