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中华传播学刊 ; 19 期 (2011 / 06 / 01) , P147 - 187
繁体中文 DOI: 10.6195/cjcr.2011.19.06
科学记者 ; 科学家 ; 科学新闻 ; 深度访谈 ; 调查法 ; science journalists ; scientists ; science news ; in-depth interview ; survey
- 黄俊儒、简妙如(2006)。科学新闻文本的论述层次及结构分布:构思另个科学传播的起点。新闻学研究,86,135-170。
连结: - Ankney, R. N.,Heilman, P.,Kolff, J.(1996).Newspaper coverage of th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report.Science Communication,18,153-164.
- Bauer, M. W.,Bucchi, M.(2007).Journalism, science, and society: Science communication between news and public relations.New York:Routledge.
- Bucchi, M.(1998).Science and the media: Alternative routes to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s.London:Routledge.
- Condit, C. M.(2004).Science reporting to the public: Does the message get twisted?.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170,1415-1416.
- 黄俊儒(2018)。猜猜新闻背後是什麽?整合科学与媒体的跨领域教学。科学教育学刊,26(4),353-375。
- 李松涛(2017)。大学生对於科学研究资讯的阅读表现探究:以网路科学新闻为例。中华传播学刊,32,91-128。
- 刘华美,陈玺尹,高佩懃,徐美苓,周桂田(2020)。在专家、媒体与公众之间:作为科技风险沟通途径的新兴科技媒体中心。传播研究与实践,10(1),51-78。
- 罗尹悦(2021)。台湾科学社群对部落格的想像:同侪交流的延伸、公众沟通的未满。资讯社会研究,40,27-57。
- 邬啓柔,李松涛(2023)。新冠肺炎(COVID-19)网路新闻资讯的内容分析与其科学教育意涵。科学教育学刊,31(3),29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