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简称,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对象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 。
ACI:
数据来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简称ACI
台湾最大的引用文献资料库,目前收录台湾与港澳地区所出版的人文学、社会学领域学术期刊之书目资料与参考文献,总期刊量超过690种,每年定期公布收录期刊的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等指标给大众,并提供专家学者与学术单位实用的计量与分析功能。
五年影响指数(5-Year 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五年所出版的文章在当年度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公式:(前五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次数)÷(前五年论文产出论文总篇数)
例如:A期刊2017年之五年影响指数
(A期刊2012-2016年发表论文在2017年的被引总次数)/(A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什么是预刊文章?
为提供读者最前线之学术资讯,于期刊文献获同意刊登后、纸本印制完成前,率先于网路线上发表之文章即为预刊文章。预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页次及出版日期资讯,但可藉由DOI号识别。 DOI号是文献的数位身份证字号,不论预刊或正式出版皆不会改变,读者可点击DOI连结,或于DOI号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连结到文献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预刊文章?
请使用预刊文章的线上发表日期及DOI号来引用该篇文献。
引用范例(视不同引文格式规范可能有所差异):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称。 YYYY/MM/DD线上预先发表。
doi:DOI 号
A Study of Conversation Scenarios, Sticker Types and Social Presence in LINE
颜亦敏(Yen, Yi-min) ; 李峻德(Lee, Jiunde)
教育传播与科技研究 ; 119 期 (2018 / 12 / 31) , P1 - 13
繁体中文 DOI: 10.6137/RECT.201812_119.0001
LINE贴图 ; 社会临场感 ; 非语言线索 ; 对话情境 ; LINE sticker ; Social presence ; Non-verbal cues ; Conversation scenarios
- Biocca, F.,Harms, C.(2002).Defining and measuring social presence: Contribution to the networked minds theory and measure.the 5th Annual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Presence,Porto, Portugal:
- Brown, J.,Broderick, A. J.,Lee, N.(2007).Word of mouth communication within online communities: Conceptualizing the online social network.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21(3),2-20.
- Derks, D.,Bos, A. E. R.,von Grumbkow, J.(2007).Emoticons and social interaction on the Internet: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context.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3(1),842-849.
- Derks, D.,Bos, A. E. R.,von Grumbkow, J.(2008).Emoticons i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Social motives and social context.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11(1),99-101.
- Dresner, E.,Herring, S. C.(2010).Functions of the nonverbal in CMC: Emoticons and illocutionary force.Communication Theory,20(3),249-268.
- 蔡昕璋(2022)。疫情它就来的又快又急又突然,服务学习能怎麽办?一位教师於高龄场域观察及实践的叙说研究。服务学习与社会连结学刊,5,1-22。
- 陈启雄,陈俊宏,徐方正(2021)。探讨虚拟角色媒体特质之演变。国际数位媒体设计学刊,13(1),57-68。
- 游雅筑,陈昭秀(2020)。电信服务企业员工参与LINE工作群组所感知的媒体可供性、组织权力与感知使用价值的关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14(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