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參與動機與工作型態之研究

并列篇名

Th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Work Styles of the Administrators for Chinese Wikipedia

DOI

10.6120/JoEMLS.200809_46(1).0251.RS.CM

作者

梁朝雲(Chao-Yun Liang);陳佳珩(Chia-Heng Chen);許育齡(Yu-Ling Hsu)

关键词

中文維基百科 ; 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 ; 參與動機 ; 工作型態 ; Chinese Wikipedia ; Administrators of Chinese Wikipedia ;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 Work style

期刊名称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卷期/出版年月

46卷1期(2008 / 09 / 01)

页次

81 - 10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兩岸三地中文維基百科的管理員為對象,探討其參與動機與工作型態。研究群依據研究目的,進行相關文獻探討並編製調查問卷,該問卷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改編之參與動機量表;第二部分為擔任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情況;第三部分是日常工作型態;第四部分為受調者基本資料。研究結果顯示:(一)兩岸三地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之參與動機主要為「自我成長」、「使命感」、「相近性」,且不因居住地區不同而有差異;(二)在「工作時數」及「僱用合約的型態」兩方面,有部分管理員符合非典型工作型態的特徵;另三地管理員日常工作型態在「全職學生的比例」、「工作時段是否彈性」、「工作合約明訂僱用期限」三方面有顯著的差異。(三)擁有較多自主時間者、人際歸屬較弱者,以及使用網路時間較長者,其參與動機均顯較高。研究群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中文維基百科及其管理員制度之系列建議。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s and work styles of administrators of Chinese Wikipedia among Taiwa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a. A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s and expert consultations from related fields. The questionnaire for administrators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revised scale of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daily works and performance; and work style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clude: 1. The major motivations of the administrators to participate in Chinese Wikipedia are: self-growth, sense of mission, and similarity. 2. For work style, in the aspects of working hours and employment type, some of the administrators have atypical work styles. On the other hand, all of them showed a major difference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ratio of full-time student, flexibility of working hours, and employment status and duration. 3. The administrators who have more personal time, weaker social belongings, or longer internet surfing time, tend to have higher motives for being administrator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圖書資訊學
参考文献
  1. Anne, B.(2001).The fragmentation of traditional employment: Challenges raised by the diversity of typical and atypical jobs.Relations Industrielles,56,88-92.
  2. AT&T(1999).Telework guide, environment health & safety.USA:AT&T.
  3. Boshier, R. W.(1977).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re-visited: Life-soar motives and the education participation scale.Adult Education,27(2),24-27.
  4. Fischer, L. R.,Schaffer, K. B.(1993).Older volunteers: A guide to research and practice.California:Sage.
  5. Gillespie, D. F.,King, I. A.(1985).Demographic understanding of volunteerism.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Welfare,12(4),798-816.
  6. Hagel III, J.,Armstrong, A. G.(1997).Net gain: Expanding markets through virtual communities.Boston, 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7. Kalleberg, A. L.(2000).Nonstandard employment relations: Part-time, temporary and contract work.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26,341-365.
  8. Long, J. A.(1982).Participation and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 of adults enrolled in G.E.D. preparation and credit high school completion programs.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43,6.
  9. Madsen, D. H.(1977).Unpublished Ph. D. dissertation, Indiana State University.
  10. Making real sense of virtual communities
  11. Oldenburg, R.(2000).Celebrating the third place: Inspiring stories about the "Great Good Places" at the heart of our communities.New York:Marlowe & Company.
  12. Small group communication: A theoretical approach
  13. Schindler-Rainman, E.,Lippitt, R.(1975).The volunteer community.LJ:California University Associates.
  14. Urbano, M. T.(1984).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15. 王方(2002)。電傳勞動對福利之影響:新工作型態對勞工福利帶來省思。台灣社會福利學刊,2,155-181。
  16. 王麗容(1992)。建立台灣婦女參與志願服務之網絡及工作模式計畫實錄。台北市: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17. 石淑惠(1997)。公共圖書館義工個人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4(4),422-450。
  18. 刑小萍(199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
  19. 成之約(1998)。淺論派遣勞動及其對勞資關係的影響。就業與訓練雙月刊,16(6),3-11。
  20. 成之約、鄭津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綜合規劃處職業訓練局編(2000)。派遣勞動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非典型工作型態發展與勞動策略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
  21. 吳齊殷(1998)。虛擬社區vs.真實生活。科學月刊,29(8),668。
  22. 李誠、成之約、辛炳隆(2000)。勞動市場彈性化與非典型雇用。台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23. 林子凱(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
  24. 林萬億(1993)。現行公務機關義工人力運用情形之探討。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25. 施孋娟(198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中市,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26. 莊道明(1998)。從台灣學術網路使用調查分析網路虛擬社群價值觀。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5(1),52-61。
  27. 許巧鶯、黃惠如(1998)。企業採行通勤上班或通訊上班決策模式之研究。運輸計劃季刊,27(4),583-612。
  28. 陳志樺(1992)。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9. 陳佳珩、梁朝雲(2006)。台灣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參與動機」與「工作型態」之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78,50-65。
  30. 陳秋蓉(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31. 陳紆芳(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
  32. 曾士雄(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33. 黃映慈(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34. 黃富順(1985)。成人的學習動機: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取向之探討。高雄市:復文。
  35. 黃蒂(198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中市,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36. 葉乃菁(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37. 劉翠芬(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東吳大學社會學系。
  38. 潘依玲(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
  39. 蔡珮(199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
  40. 謝秉育(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中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
  41. 嚴幸文(199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中市,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42. 嚴鼎忠(1993)。公共圖書館設置義工之業務探討。書苑季刊,16,81-86。
  43. 蘇癸玲(199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被引用次数
  1. 廖芳君、何俐安(2010)。探討多企業實務社群發展歷程之個案研究-以知識長交流會為例。商略學報,2(3),16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