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身體、氣化、政治批判─畢來德《莊子四講》與〈莊子九札〉的身體觀與主體論

DOI

10.30103/NICLP.201209.0004

作者

賴錫三

关键词
期刊名称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卷期/出版年月

22卷3期(2012 / 09 / 01)

页次

59 - 10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小川侃(2008)。氣與吟唱:身的收縮與舒張。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5(1),240+244+246。
    連結:
  2. 何乏筆(2008)。養生的生命政治:由于連莊子研究談起。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8(4),119-125。
    連結:
  3. 黃俊傑(2002)。中國思想史中「身體觀」研究的新視野。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0
    連結:
  4. 葛浩南(2008)。莊子的哲學虛構。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8(4),61。
    連結:
  5. 賴錫三(2011)。《莊子》的死生隱喻與自然變化。漢學研究,29(4)
    連結:
  6. 賴錫三(2013)。《孟子》與《莊子》兩種氣論類型的知識分子與權力批判。清華學報,43(1)
    連結:
  7. 賴錫三(2010)。從《老子》的道體隱喻到《莊子》的體道敘事─由本雅明的說書人詮釋莊周的寓言藝術。清華學報,40(1)
    連結:
  8. 賴錫三(2012)。莊子與羅蘭巴特的旦暮相遇:語言、權力、遊戲、歡怡。臺大中文學報,37,1-50。
    連結:
  9. 賴錫三(2010)。從《老子》的道體隱喻到《莊子》的體道敘事─由本雅明的說書人詮釋莊周的寓言藝術。清華學報,40(1),67-111。
    連結:
  10. 賴錫三(2012)。《莊子》身體觀的三維辯證:符號解構、技藝融入、氣化交換。清華學報,42(1),1-43。
    連結:
  11. 賴錫三(2006)。西田幾多郎《善的研究》之存有論詮釋─認識之真、倫理之善、藝術之美、宗教之神的一體觀。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8
    連結:
  12. 龔卓軍(2008)。庖丁手藝與生命政治:評介葛浩南《莊子的哲學虛構》。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8(4),80-86。
    連結:
  13. (2009)。中國哲學與文化:第六輯簡帛文獻與新啟示。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4. 清郭慶藩輯(1985)。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
  15. Chan、 Wing-cheuk(1986).Heidegger and Chinese Philosophy.臺北:雙葉出版社.
  16. 王利器(2000)。文子疏義。北京:中華書局。
  17. 牟宗三(1985)。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8. 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 何乏筆(2008)。身體、動物性與自我技術:法語莊子研究工作坊。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8(4)
  20. 何乏筆(2009)。(不)可能的平淡:試論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的當代性。徐復觀學術思想中的傳統與當代國際學術研討會
  21. 宋灝(2005)。生活世界、肉身與藝術─梅洛龐蒂、華登菲與當代現象學。臺大文史哲學報,63,231+234。
  22. 杜維明(1989)。身體與體知。當代,35,52。
  23. 徐復觀(1988)。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4. 海德格、孫周興譯(1996)。海德格爾選集。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25. 張亨(1997)。「天人合一」的原始及其轉化。思文之際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
  26. 梅洛龐蒂、龔卓軍譯(2007)。眼與心。臺北:典藏藝術家庭有限公司。
  27. 畢來德、宋剛譯(2011)。莊子四講。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8. 畢來德、周丹穎譯(2011)。駁于連:目睹中國研究之怪現狀。高雄:無境文化。
  29. 傅柯、洪維信譯(2006)。外邊思維。臺北:行人出版社。
  30. 湯淺泰雄、馬超編譯(1990)。靈肉探微:神祕的東方身心觀。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31. 楊儒賓(1996)。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32. 楊儒賓(2001)。技藝與道─道家的思考。王叔岷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論文集,臺北:
  33. 葉維廉(1988)。比較詩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34. 葉維廉(2002)。歷史、傳釋與美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35. 葉維廉(2002)。道家美學與西方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6. 葉維廉(1991)。現象學與文學批評。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37. 鈴木大拙、劉大悲譯(1971)。禪與生活。臺北:志文出版社。
  38. 劉紀蕙(2009)。虛空:作為心靈機制穿越的拓樸空間─思考畢來德的莊子。若莊子說法語:畢來德莊子研究工作坊
  39. 德勒茲、楊凱麟譯(2003)。德勒茲論傅柯。臺北:麥田出版公司。
  40. 德勒茲、董強譯(2007)。感覺的邏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41. 賴錫三(2010)。論先秦道家的自然觀:重建一門具體、活力、差異的物化美學。文與哲,16,1-44。
  42. 賴錫三(2008)。莊子靈光的當代詮釋。新竹:清華大學出版社。
  43. 賴錫三(2012)。流變之體與人文化成─《莊子》的道體、主體、身體、語言文化之體的解構式閱讀。「近世意象與文化轉型」國際學術研討會
  44. 賴錫三(2011)。當代新道家─多音複調與視域融合。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45. 賴錫三(2010)。丹道與易道─內丹的性命修煉與先天易學。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46. 賴錫三(2012)。《莊子》的文學力量與文本空間─與羅蘭‧巴特「文之悅/醉」相對話。文與哲,20,42-94。
  47. 顏崑陽(2005)。莊子藝術精神析論。臺北:華正書局。
被引用次数
  1. 龔卓軍(2012)。從經驗描述到無限親近?關於「氣」與自身身體感的畢來德詭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3),159-167。
  2. 何乏筆(2012)。氣化主體與民主政治:關於《莊子》跨文化潛力的思想實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4),41-73。
  3. 賴錫三(2013)。《莊子》「即物而道」的身體現象學解讀。中正漢學研究,22,91-136。
  4. 賴錫三(2013)。《莊子》的物化差異、身體隱喻與政治批判。臺大中文學報,40,55-100。
  5. 賴錫三(2015)。《莊子》的養生哲學、倫理政治與主體轉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7,49-90。
  6. 賴錫三(2017)。《儒門內的莊子》與「跨文化臺灣《莊子》學」。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7(1),3-30。
  7. 劉滄龍(2014)。身體、隱喻與轉化的力量─論莊子的兩種身體、兩種思維。清華學報,44(2),185-213。
  8. 劉鐔靖(2019)。以氣思維勾勒政治期待─當代莊學視域〈人間世〉詮釋。東華漢學,29,49-80。
  9. 宋灝(2016)。關係、運動、時間─由現象學觀察身體。運動文化研究,28,45-81。
  10. 宋灝(2019)。以《莊子》論身體運動與生活工夫的弔詭:以「庖丁解牛」為例。清華學報,49(1),25-47。
  11. (2013)。氣化流行與人文化成─《莊子》的道體、主體、身體、語言、文化之體的解構閱讀。文與哲,22,39-96。
  12. (2016)。「不齊之齊」與「氣韻」(Aura)─從王船山《莊子解》談莊子齊物思想的美學政治意涵。文與哲,28,321-346。
  13. (2022)。「相」與「Sign」:當代漢傳佛學詞彙之「『雙重』翻譯」問題——以《金剛經》為例。文與哲,40,261-320。
  14. (2023)。現代新儒學的內在開展與「儒門內的莊子」。文與哲,42,285-316。
  15. (2024)。《莊子》的技藝之道與共生轉化:從「以我宰物」到「以天合天」。文與哲,4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