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氣化主體與民主政治:關於《莊子》跨文化潛力的思想實驗

DOI

10.30103/NICLP.201212.0003

作者

何乏筆

关键词
期刊名称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卷期/出版年月

22卷4期(2012 / 12 / 01)

页次

41 - 7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張永儁(2006)。莊子泛神論的自然觀對張橫渠氣論哲學的影響。哲學與文化,30(8),96-97。
    連結:
  2. 畢來德、宋剛譯(2012)。莊子九札。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3),11-15+31+18-20。
    連結:
  3. 賴錫三(2012)。身體、氣化、政治批判—畢來德《莊子四講》與〈莊子九札〉的身體觀與主體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2(3),90。
    連結:
  4. 賴錫三(2012)。論《莊子》的物化差異、身體隱喻與政治批判。北京外國語大學「莊子的當代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
    連結:
  5. (1992)。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
  6. 清郭慶藩輯(2004)。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
  7. Adorno, Theodor W.(1982).Negative Dialektik.Frankfurt/M.:Suhrkamp.
  8. Billeter, Jean François(2006).Chine trois fois muette.Paris:Allia.
  9. Billeter, Jean François(2012).Un paradigme.Paris:Allia.
  10. Billeter, Jean François(2010).Notes sur Tchouang-tseu et la philosophie.Paris:Allia.
  11. Billeter, Jean François(1989).L'art chinois de l'écriture.Genève:Skira.
  12. Billeter, Jean François(2010).Essai sur l'art chinois de l'écriture et ses fondements.Paris:Allia.
  13. Billeter, Jean François(2002).Leçons sur Tchouang-tseu.Paris:Allia.
  14. Billeter, Jean François(2006).Questions sur un philosophe chinois.Critique,713,806-807.
  15. Deleuze, Gilles(1965).Nietzsche.Paris:PUF.
  16. Dews, Peter(1987).Logics of Disintegration. Post-structrualist Thought and the Claims of Critical Theory.London:Verso.
  17. Gernot Böhme,(1989).Für eine ökologische Naturästhetik.Frankfurt/M.:Suhrkamp.
  18. Heubel, Fabian(2011).Immanente Transzendenz im Spannungsfeld von europäischer Sinologie, kritischer Theorie und zeitgenössischem Konfuzianismus.Polylog, Zeitschrift für interkulturelles Philosophieren,26,91-114.
  19. Heubel, Fabian(2002).Das Dispositiv der Kreativität.Darmstadt:WBG.
  20. Jullien, François(1993).Figures de l'immanence: Pour une lecture philosophique du Yi king.Paris:Grasset.
  21. Jullien, François(1989).Procès ou Création, Une introduction à la pensée des lettrés chinois.Paris:Seuil.
  22. Menke, Christoph(ed.),Rebentisch, Juliane(ed.)(2010).Kreation und Depression. Freiheit im gegenwärtigen Kapitalismus.Berlin:Kulturverlag Kadmos.
  23. Menke, Christoph,Jackson, Gerrit(trans.)(2013).Force: A Fundamental Concept of Aesthetic Anthropology.New York: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24. Nietzsche.Nachgelassene Fragmente 1884-1885.
  25. Nietzsche, Friedrich(1988).Jenseits von Gut und Böse.München:dtv/de Gruyter.
  26. Tiedemann, Rolf(ed.),Schweppenhäuser, Hermann(ed.)(1980).Gesammelte Schriften.Frankfurt/M.:Suhrkamp.
  27. von Goethe, Johann Wolfgang(1998).Goethe, Werke (), vol. 2, p. 66..München:dtv.
  28. von Goethe, Johann Wolfgang(1998).Werke.München:dtv.
  29. Yü, Ying-shih(1997).The Idea of Democracy and the Twilight of the Elite Culture in Modern China.Justice and Democracy: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Honolulu:
  30. 牟宗三(1990)。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
  31. 李明輝(2005)。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32. 畢來德、宋剛譯(2009)。莊子四講。北京:中華書局。
  33. 陳政揚(2007)。張載思想的哲學詮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34. 楊儒賓(2012)。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被引用次数
  1. 蔡璧名(2016)。「槁木」與「輕身」:《莊子》注疏、詩人具身認知、醫家辨證的跨界討論。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54(4),219-290。
  2. 陳康寧(2018)。從「主體」的角度探討《莊子》「支離」與「通一」辯證下的倫理內涵。臺大中文學報,61,1-48。
  3. 陳康寧(2019)。倫理與美學的雙環迴中:《孟》、《莊》在當代的修養與批判。清華學報,49(2),229-266。
  4. 陳康寧(2022)。從《莊子》的「養生主」到太極武術的倫理主體:一種回應當代主體性危機的探索。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63,83-128。
  5. 陳康寧(2022)。書法的倫理內涵:「自我修養」與「通往他者」的工夫論進程。清華學報,52(2),391-429。
  6. 賴錫三(2014)。《莊子》自然觀的批判考察與當代反思。東華漢學,19,1-76。
  7. 賴錫三(2015)。《莊子》的養生哲學、倫理政治與主體轉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7,49-90。
  8. 賴錫三(2016)。《莊子》「天人不相勝」的自然觀─神話與啟蒙之間的跨文化對話─。清華學報,46(3),405-456。
  9. 賴錫三(2017)。《儒門內的莊子》與「跨文化臺灣《莊子》學」。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7(1),3-30。
  10. 林俊臣(2015)。朱利安「勢」思維中的書法。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5(1),113-134。
  11. 劉滄龍(2015)。淡勢之間─氣、力量美學與文化轉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5(1),71-89。
  12. 劉芷瑋(2015)。感官與道:《莊子》的知覺感通論。中正漢學研究,26,73-94。
  13. 楊小濱(2016)。爽意:臧棣詩(學)的語言策略。臺大中文學報,52,135-172。
  14. 鍾振宇(2013)。批判的氣論─莊子氣論之當代開展。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3(4),139-167。
  15. (2013)。朱利安與莊子相遇於「渾沌」之地─中、西「跨文化」交流的方法反思─。文與哲,23,389-428。
  16. (2016)。《莊子》的美學工夫、哲學修養與倫理政治的轉化─與孟柯(Christoph Menke)的跨文化對話。文與哲,28,347-396。
  17. (2016)。「不齊之齊」與「氣韻」(Aura)─從王船山《莊子解》談莊子齊物思想的美學政治意涵。文與哲,28,321-346。
  18. (2016)。歷解式與結構化的對話─譚家哲《論語平解》的詮釋風貌及其反思。文與哲,28,193-232。
  19. (2016)。自然與自由─莊子的主體與氣。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35,1-36。
  20. (2018)。以「通」為道─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之老學詮釋。文與哲,33,141-192。
  21. (2021)。漢學研究的跨文化轉向:論自我與他者的弔詭共生。文與哲,39,177-218。
  22. (2023)。臺灣「跨文化莊子學」的發展:美學與倫理的當代視野。文與哲,43,339-388。
  23. (2023)。現代新儒學的內在開展與「儒門內的莊子」。文與哲,42,28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