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存心之學-《心經附註》的聖學論述

并列篇名

The being of Mind—About the discussion of the philosophy of 'Sheng' on "Xinjingfuzhu"

DOI

10.6239/BOC.201312.01

作者

孫淑芳(Shu-Fang Sun)

关键词

朱子 ; 心學 ; 聖學 ; 儒教 ; 心經附註 ; Zhu Zi ; the philosophy of 'Mind' ; the philosophy of 'Sheng' ; the Confucianism ; "Xinjingfuzhu"

期刊名称

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4期(2013 / 12 / 01)

页次

1 - 3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南宋真德秀編撰、明初程敏政附註的《心經附註》一書,對朱子心學有特別的彰揚。此書揭示堯舜相傳「十六字」心法,以「尊德性」為本,闡揚「天德」的修己觀;並指出「誠」「敬」的體用工夫通貫內外動靜,強調靜存動察、未發已發兼修的「致中和」修養目標。因此,「存心」之學即是《心經附註》的「聖學」宗旨。《心經附註》輸入韓國後,成為韓國儒教的重要經典,影響極為深遠。

英文摘要

The original author of ”Xinjingfuzhu” is Zhen Dexiou in the dynasty of south Song, he is the remarkable scholar of philosophy on Zhu Zi. His work is highly regarded by Cheng Minzheng in early years of the dynasty of Ming, especially focused on the philosophy of 'Mind' of Zhu Zi. It refers to the discussion of Confucian self-cultivation. It considers that the morality of humanbeing is innate and can control himself by the being of 'Mind' .The classic emphasizes 'Cheng' and 'Jing' and Zhuzi's philosophical methodology of 'Tiyong'. Therefore, the being of 'Mind' that is the philosophy of 'Sheng' on ”Xinjingfuzhu”. It is an important Confucian Classic for the history of Confucian thoughts in Korea.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陳麗桂(2012)。先秦儒學的聖、智之德─從孔子到子思學派。漢學研究,30(1),1-25。
    連結:
  2. (2003)。心經•近思錄。首爾:保景文化社。
  3. 北宋程顥、北宋程頤(2006)。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
  4. 南宋朱熹(1987)。四書集注。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南宋朱熹(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 清黃宗羲(1987)。宋元學案。臺北:華世出版社。
  7. 山崎道夫(1980).小學과近思錄—退溪와暗齋—.東洋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2(1),82-99.
  8. 方遙(2008)。朱陸之辨與真德秀的理論指向。東南學術,2008(6),206-213。
  9. 申昌鎬(2011)。朝鮮對中國儒學的接受—以栗谷李珥的《聖學輯要》為中心。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5),100-106。
  10. 向鴻全(2006)。中壢,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
  11. 朱人求(2006)。真德秀思想研究述評。哲學動態,2006(6),28-31。
  12. 김항수(2007).조선 전기의程朱學수용.人文科學研究,13,5-21.
  13. 吳長庚編(2000)。朱陸學術考辨五種。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14. 吳震(2009)。`心是做工夫處'—關於朱子`心論'的幾個問題。宋代新儒學的精神世界─以朱子學為中心,上海:
  15. 李永慶、許吉(2001)。簡論李栗谷的聖人觀。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4(3),72-73。
  16. 李珥(1996)。栗谷全書。首爾:景仁文化社。
  17. 李甦平(2009)。韓國儒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18. 杜保瑞(2009)。朱熹談本體工夫的項目與義涵。宋代新儒學的精神世界─以朱子學為中心,上海:
  19. 周春水(2003)。真德秀理學思想及其在宋明理學的地位。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3(1),41-46。
  20. 金孝植(1986).首爾,成均館大學校大學院東洋哲學科哲學專攻.
  21. 金昌權、金仁權(2003)。退溪《聖學十圖》與主敬思想。臨沂師範學院學報,25(2),136-138。
  22. 金基柱(2010)。朝鮮性理學與《心經附註》。當代儒學研究,8,1-18。
  23. 柳承國、姜日天譯 、朴光海譯(2008)。韓國儒學與現代精神。北京:東方出版社。
  24. 高令印(2003)。南冥學是韓國性理學之正宗。厦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46-54。
  25. 崔英辰、邢麗菊譯(2008)。韓國儒學思想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
  26. 陳來(2008)。東亞儒學九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7. 劉述先(2009)。宋明理學的精神世界─以朱子為中心。宋代新儒學的精神世界─以朱子學為中心,上海:
  28. 劉學智(2007)。南冥「聖學二十四圖」辨證。關學、南冥學與東亞文明,北京:
  29. 潘朝陽(2011)。從「存在空間」論朱子的身心空間觀及人安居於天地之論述。東亞朱子學的詮釋與發展,上海:
  30. 錢穆(1994)。朱子新學案。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31. 韓星(2007)。曹南冥的社會思想與實踐。關學、南冥學與東亞文明,北京:
被引用次数
  1. 陳逢源(2017)。藏「道統」於東國─韓元震《朱子言論同異考》有關四書討論之分析。政大中文學報,28,247-280。
  2. 陳逢源(2017)。韓元震《朱子言論同異考》析論─以《大學》、《中庸》為考察範圍。東華漢學,26,6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