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以興與微言之辨:以蔡元培紅學的經學淵源為中心
|
并列篇名
|
Allegorical Metaphors versus Subtle Words: with Focus on the Classical Origins of Cai, Yuan-pei's Redology
|
DOI
|
10.6239/BOC.201506.08
|
作者
|
李貴生(Kwai-Sang Lee)
|
关键词
|
比興 ; 微言 ; 蔡元培 ; 紅學 ; 經學 ; 淵源 ; Allegorical Metaphors ; Subtle Words ; Cai ; Yuan-pei ; Redology ; Classical Studies ; Origins
|
期刊名称
|
國文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57期(2015 / 06 / 01)
|
页次
|
217
-
254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文以蔡元培的《石頭記索隱》為基礎,具體探討索隱派紅學與傳統經學的關係。文章首先檢討源出《春秋》學此一流行說法的不足之處,繼而闡明《詩經》傳箋之學對蔡元培紅學的詮釋視野及其操作方法的影響。經過深入辨析後,我們認為蔡氏索隱的詮釋取向實與傳統《詩經》學有更為密切的關係,而他所列舉的三種研究方法中,亦有兩項與傳箋之學相契合。這些發現有助闡明經學詮釋傳統對文學批評的影響。
|
英文摘要
|
Based on Cai's "Shitouji suoyin" (An Allegorical Reading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 this article will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 between "Suoyin" Redology and tradition Classical studies. It will first review the shortcomings of a prevalent view that the "Suoyin" method is originated from the studies of "Chunqiu"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and then illustrate how the exegetical studies of Shijing (The Book of Odes) influences on the hermeneutical horizon as well as the modus operandi of Cai's Redology. After a close examination, we assert that the hermeneutical approach of Cai's "Suoyin" is deeply connected to the traditional studies of "Shijing" and, among the three methods suggested by Cai, two of them are accorded with exegetical studies.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influence of classical exegeses on the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
吳儀鳳(2006)。從《鶯鶯傳》自傳說看唐傳奇的詮釋方法。中國學術年刊,28(春季號),133-160。
連結:
-
(1987)。四庫全書。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Ancient Books Press。
-
(1987)。四庫全書。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Ancient Books Press Ltd。
-
(1987)。四庫全書。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Ancient Books Press。
-
明馮夢龍(1995)。平妖傳。臺北=Taipei: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Laur'eat Publisher。
-
東漢班固(1962)。漢書。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Shuju。
-
東漢鄭康成(1992)。禮記鄭注。臺北=Taipei:學海出版社=Xuehai Publishing Company。
-
唐孔穎達(2000)。毛詩正義。北京=Beijing:北京大學出版社=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
唐孔穎達(2000)。春秋左傳正義。北京=Beijing:北京大學出版社=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
唐徐彥(1989)。春秋公羊傳注疏。臺北=Taipei:藝文印書館=Yeewen Publishing Company。
-
梁蕭統輯、唐李善注(1971)。文選。臺北=Taipei:正中書局=Zhengzhong Bookst。
-
清金聖嘆評點(1985)。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河南=Henan:中州古籍出版社=Zhong Zhou Ancient Books Publisher。
-
清馬瑞辰(1989)。毛詩傳箋通釋。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store。
-
清陳康祺(1997)。郎潛紀聞。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store Press。
-
清焦循(1967)。雕菰集。臺北=Taibei:藝文印書館=Yeewen Publishing Company。
-
清焦循(1982)。孟子正義。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store。
-
清劉逢祿(1995)。劉禮部集。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Ancient Books Press。
-
清魏源(1976)。魏源集。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Shuju。
-
劉宋范曄(1965)。後漢書。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Shuju。
-
Chen, Jue(1999)."Shooting sand at people's shadow" Yingshe as a mode of representation in medieval Chinese Litereature.Monumenta Serica,47,199.
-
Chen, Jue(2004).History and Fiction in the Gujing Ji (Record of an Ancient Mirror).Monumenta Serica,52,178-180.
-
一粟編(1965)。紅樓夢卷。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Shuju。
-
卞孝萱(2001)。唐傳奇新探。南京=Nanjing:江蘇教育出版社=Jiangsu Education Publisher House。
-
王平(2004)。也談「索隱派」與「考證派」—兼與陳維昭兄商榷。紅樓夢學刊,2004(3),184-199。
-
王夢鷗(1973)。唐人小說研究二集。臺北=Taipei:藝文印書館=Yeewen Publishing Company。
-
王憲明(1997)。真假有無與「借事明義」—兼論索隱派。紅樓夢學刊,1997(4),143-146。
-
皮錫瑞(1989)。經學通論。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store。
-
皮錫瑞、周予同注釋(1981)。經學歷史。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store。
-
石昌渝(2004)。春秋筆法與《紅樓夢》的敘事方略。紅樓夢學刊,2004(1),142-158。
-
朱一玄編(2002)。金瓶梅資料匯編。天津=Tianjin:南開大學出版社=Nankai University Press。
-
朱傑人編(2010)。朱子全書。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Ancient Books Press Ltd。
-
朱傑人編(2010)。朱子全書。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Ancient Books Press Ltd。
-
朱傑人編(2010)。朱子全書。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Ancient Books Press Ltd。
-
朱維錚(2002)。中國經學史十講。上海=Shanghai:復旦大學出版社=Fudan University Press。
-
余正培(1993)。詩經正詁。臺北=Taipei:三民書局=San Min Book Co., Led。
-
余冠英(1955)。是「微言大義」呢,還是穿鑿附會?。人民文學,1955(1),92-96。
-
余英時(1991)。紅樓夢的兩個世界。臺北=Taibei:聯經出版事業公司=Linking Publisher。
-
吳萬鍾(2001)。從詩到經—論毛詩解釋的淵源及其特色。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Zhonghua。
-
李淵良(2008)。春秋筆法與中國小說敘事學。文學評論,2008(6),38-42。
-
李淵良(2008)。春秋筆法:中國古代小說的敘事技巧。北京論叢,2008(6),25-30。
-
李貴生(2014)。索隱的合法性及其局限:蔡元培、胡適紅學論爭的範式意義。東方文化,47(1),29-62。
-
李漢秋編(1984)。儒林外史研究資料。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Ancient Books Press。
-
汪辟疆校錄(1987)。唐人小說。香港=Xiangga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store。
-
周予同、朱維錚編(1996)。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上海=Shanghai:上海人民出版社=Shanghai Renmin Chubanshe。
-
周汝昌(1995)。還「紅學」以學—近百年紅學史之回顧(重點摘要)。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4),36-49。
-
林義正(2003)。春秋公羊傳倫理思維與特質。臺北=Taipei:臺大出版中心=National Tawan University Press。
-
林慶彰編、蔣秋華編(2007)。經典的形成、流傳與詮釋。臺灣=Taiwan:學生書局=Xuesheng Shuju。
-
侯外廬(1992)。中國思想史。北京=Beijing:人民出版社=Renmin Press。
-
俞平伯輯(1979)。脂硯齋紅樓夢輯評。香港=Xianggang:太平書店=Taiping Bookstore。
-
俞平伯(1988)。俞平伯論紅樓夢。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Ancient Books Press。
-
胡楚生(2000)。試論《春秋公羊傳》中「借事明義」之思維模式與表現方法。中興大學文史學報,30,1-31。
-
胡頌平編(1984)。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臺北=Taipei:聯經出版事業公司=Linking Publisher。
-
胡適、季羨林編(2003)。胡適全集。合肥=Hefei:安徽教育出版社=Anhui Education Publisher House。
-
胡適、歐陽哲編(1998)。胡適文集。北京=Beijing:北京大學出版社=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
孫玉明(2003)。紅學:1954。北京=Beijing:北京圖書館=Beijing Tushuguan。
-
孫春在(1985)。清末的公羊思想。臺灣=Taiwan: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Ltd。
-
晁福林(2008)。讚美憂愁:論上博簡《詩論》關於《詩.柏舟》的評析。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60-67。
-
康金聲(2003)。諧音雙關:詩「興」義探賾一隅。文學評論,2003(6),35-37。
-
張暉(2012)。中國「詩史」傳統。北京=Beijing:三聯書店=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
曹雪芹、馮其庸纂校訂定(2000)。重校八家評批紅樓夢。南昌=Nanchang:江西?育出版社=Jiangxi Education Publisher House。
-
梁啟超、朱維錚校注(1985)。梁啟超論清學史二種。上海=Shanghai:復旦大學出版社=Fudan University Press。
-
梁錫鋒(2005)。鄭玄以禮箋〈詩〉研究。北京=Beijing:學苑出版社=Academy Press。
-
許雪濤(2006)。公羊學解經方法:從〈公羊傳〉到董仲舒春秋學。廣州=Guangzhou:廣東人民出版社=Guangdong Renmin Chubanshe。
-
許維遹(1985)。呂氏春秋校釋。北京=Beijing:中國書店=Zhong guo Bookstore。
-
郭玉雯(2004)。紅樓夢學—從脂硯齋到張愛玲。台北=Taipei:里仁書局=Liren Bookstore。
-
陳大維(2002)。淺談我國古代文藝作品中的影射技法。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1),38-43。
-
陳子展(1983)。詩經直解。上海=Shanghai:復旦大學出版社=Fudan University Press。
-
陳子展(2001)。詩三百解題。上海=Shanghai:復旦大學出版社=Fudan University Press。
-
陳才訓(2008)。含蓄暗示與客觀展示—論「春秋筆法」對《紅樓夢》敘事藝術的影響。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6-10。
-
陳才訓(2008)。源遠流長:論〈春秋〉〈左傳〉對古典小說的影響。北京=Beijing: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
陳才訓(2008)。「春秋筆法」與《紅樓夢》審美接受。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9(1),115-118。
-
陳才訓(2008)。「春秋筆法」對古典小說審美接受的影響。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3),125-128。
-
陳其泰(1997)。清代公羊學。北京=Beijing:東方出版社=Eastern Press。
-
陳維昭(2005)。索隱、考證與「新紅學」的本質—答王平兄兼論紅學史諸問題。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3),76-80。
-
陳維昭(2005)。紅學通史。上海=Shanghai:上海人民出版社=Shanghai Renmin Press。
-
陳維昭(2001)。索隱派紅學與互文性理論。紅樓夢學刊,2001(2),278-291。
-
陳維昭(2003)。《石頭記》脂評與傳統的本事注經方式。明清小說研究,2003(3),99-111。
-
陳維昭(1995)。索隱派紅學與詩騷學術傳統。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1(1),40-48。
-
陳維昭(2003)。「自傳說」與本事注經模式。紅樓夢學刊,2003(4),14-33。
-
陳維昭(1998)。考證與索隱的雙向運動。紅樓夢學刊,1998(4),180-194。
-
陳廣宏(2012)。文學史的文化敘事—中國文學演變論集。上海=Shanghai:復旦大學出版社=Fudan University Press。
-
陳珏、王定安譯(2005)。歷史指涉的詩學大綱—以西方的觀點為參照談明清時期的「索隱小說」。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樂黛雲教授七十五華誕特輯,北京=Beijing:
-
單周堯(2010)。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五情說補識。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0(4),79-119。
-
程元敏(2005)。詩序新考。臺北=Taipei: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Wunan Publishing House。
-
程俊英、蔣見元(1991)。詩經注析。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store。
-
程華平(2008)。試論中國古代戲曲批評中的影射現象。文藝理論研究,2008(5),67-72。
-
馮其庸(2006)。石頭記脂本研究。北京=Beijing:人民文學出版社=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
-
聞一多、李定凱編校(2002)。詩經研究。成都=Chengdou:巴蜀書社=Bashu Publishing House。
-
趙生群(2000)。〈春秋〉經傳研究。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Ancient Books Press。
-
齊學東(2006)。索隱派的舊版翻新—評「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127-131。
-
劉毓慶、郭萬金(2009)。從文學到經學—先秦兩漢詩經學史論。上海=Shanghai: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
劉夢溪(1999)。紅樓夢與百年中國。石家莊=Shijiazhuang:河北教育出版社=Hebei Education Publisher House。
-
潘秀玲(2006)。〈詩經〉存古史考辨—《詩經》與《史記》所載史事之比較。臺北=Taipei:花木蘭文化出版社=Huamulan Cultuer Publisher。
-
蔣貴麟編(1976)。康南海先生遺著彙刊。臺北=Taipei:宏業書局=Hongye Shuju。
-
蔣慶(1995)。公羊學引論。沈陽=Shenyang:遼寧教育出版社=Liaoning Education Publisher House。
-
蔡元培(2008)。石頭記索隱。上海=Shanghai:上海書店出版社=Shanghai Bookstore Press。
-
蔡元培(1998)。蔡元培全集。杭州=Hangzhou:浙江教育出版社=Zhejiang Education Publisher House。
-
魯迅(1987)。魯迅全集。北京=Beijing:人民文學出版社=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
蕭鋒(2009)。從「春秋書法」到「春秋筆法」名稱之考察。北方論叢,2009(2),10-13。
-
錢穆(1993)。莊子纂箋。臺北=Taipei: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Dongda Books Company。
-
錢穆(1989)。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store。
-
錢穆(1994)。孔子與春秋。台北=Taipei:聯經出版事業公司=Linking Publisher。
-
錢鍾書(1990)。管錐編。香港=Xianggang:中華書局=Zhonghua Bookstore。
-
謝明勳(1999)。六朝志怪小說故事考論。臺北=Taipei:里仁書局=Liren Bookstor。
-
謝明勳(2003)。六朝小說本事考索。臺北=Taipei:里仁書局=Liren Bookstore。
-
顏建華(2005)。阮元《研經室集》集外文輯佚。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5),79-82。
-
嚴靈峯編(1966)。無求備齋論語集成。臺北=Taipei:藝文印書館=Yeewen Publishing Company。
-
顧友澤(2005)。對紅學索隱派研究方法的再思考。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9),39-42。
-
顧頡剛編(1982)。古史辨。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Ancient Books Press。
|
被引用次数
|
-
李貴生(2019)。陳寅恪典故考釋批評觀念及其實踐方法析論。政大中文學報,31,341-3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