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心之知覺」論朱子之「心」的道德動能-從「知覺是智之事」談起

并列篇名

The Citation of Zhu Xi "Consciousness of Mind" to Clarify His "moral agency" of "Mind" Theory

DOI

10.6239/BOC.201506.03

作者

黃瑩暖(Ying-Nuan Huang)

关键词

朱子 ; 知覺 ; 智德 ; 道德動能 ; 牟宗三 ; Zhu Xi ; Mind ; Consciousness ; moral agency ; Mou ; Zong-san

期刊名称

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57期(2015 / 06 / 01)

页次

57 - 8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關於朱子(名熹,1130-1200)理氣論、心性論與工夫論的詮解,自牟宗三先生(1909-1995)判朱子思想型態為「別子為宗」、「他律道德」之後,迄今仍是學界爭論的議題。此中主要由於朱子以理氣概念來說心性,因此牟先生指出朱子所言之「心」為一形而下的氣心,不能作為道德主體。本文從朱子原典文獻中,舉出朱子批謝上蔡(名良佐,1050~1103)「以覺言仁」的言論、朱子論「人心、道心」言論、論喜怒哀樂未發時之心的狀態,以及其「智藏」思想等相關資料,深入析解,論證朱子「心之知覺(虛靈明覺)」具有道德動能之義,並立基於原典文獻的基礎上,對朱子「心之知覺」的相關言論進行同情的解析與脈絡的連類,期能提出朱子心論的另一種詮解進路。

英文摘要

Regard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Li-Qì theory, Xin-Xing theory, Gong-Fu theory of Master Zhu (Zhu Xi, 1130-1200), it is still an argument in academic circles, ever since Mou, Zong-san has classified the thinking of Master Zhu as "Bei-Zi-Wei-Zong", "Ta-Lu-Dao-De". This is mainly due to Master Zhu uses Li-Qì theory to explain moral mind, so that Mou, Zong-san thinks that the mind that Master Zhu said is a (Metaphysical) mind of Chi and can't be the morality subject itself. These years, within the circles of university no one but professor Zhu, Han-yang ever cited Master Zhu's "Li-Yu-Chi-He" to question Mou, Zong-san explanation.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digs further into the related original literary documents and finds out that Master Zhu ever criticized the remarks of "Yi-Jiao-Yan-Ren" of Shang, Cai -Hsieh and he also ever explained his "Ren-Xin, Dao-Hsin" and "Xi-Nu-Ai-Le" (the four types of human emotions state) before they are expressed explicitly to demonstrate that Master Chu did think "Ethereal Consciousness" has its moral agency, this is utterly different from Mou, Zong-san "Dao-De-Yi-Jian-Sha" (reducing the morality meaning), viewpoint. In a word, the author aims at clarifying and restoring what Master Chu has conveyed in his original literary documents and hopes it is not misinterprete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沈享民(2012)。再探訪朱熹格物致知論:並從德性知識論的視域略論其可能性與限制。哲學與文化,39(2),71-104。
    連結:
  2. 沈享民(2013)。朱熹批判「觀過知仁」與「知覺為仁」之探討—對比於程明道與謝上蔡的詮釋進路。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45,39-60。
    連結:
  3. 林月惠(2009)。良知與知覺:析論羅整菴與歐陽南野的論辯。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4,287-317。
    連結:
  4. (1986)。文淵閣四庫全書。Taiwan:臺灣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Ltd。
  5. 宋朱熹(1996)。四書章句集注。台北=Taipei:大安出版社=Daan Bookstore。
  6. 宋朱熹(1999)。周易本義。台北=Taipei:大安出版社=Daan Bookstore。
  7. 宋朱熹、陳俊民校編(2000)。朱子文集。台北=Taipei:德富文教基金會=Wu Foundation。
  8. 宋陳淳(1996)。北溪字義。台北=Taipei:世界書局=worldbook。
  9. 宋程頤(1990)。易傳。台北=Taipei:文津出版社=WeiChin。
  10. 宋程顥、宋程頤(2004)。二程集。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Chung Hwa Book。
  11. 宋黃榦(1969)。黃勉齋先生文集。新北市=New Taipei City:藝文印書館=Yee Wen Publishing Company。
  12. 宋黎靖德編(1986)。朱子語類。台北=Taipei:文津出版社=Wei Chin Publishing House。
  13. 清王懋竑(1984)。朱子年譜。台北=Taipei:世界書局=World book。
  14. 田浩(1996)。朱熹的思維世界。台北=Taipei:允晨文化公司=Asian Culture Co., Ltd。
  15. 朱杰人編(2002)。朱子全書。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Ancient Books Press Ltd。
  16. 牟宗三(1990)。心體與性體。台北=Taipei:正中書局=Cheng Chung Book Co., Ltd。
  17. 牟宗三(1990)。心體與性體。台北=Taipei:正中書局=Cheng Chung Book Co., Ltd。
  18. 牟宗三(1990)。心體與性體。台北=Taipei:正中書局=Cheng Chung Book Co., Ltd。
  19. 吳震(2009)。心是做工夫處—關於朱子“心論”的幾個問題。宋代新儒學的精神世界—以朱子學為中心,上海=Shanghai:
  20. 李明輝(1993)。朱子論惡之根源。國際朱子學會議論文集,台北=Taipei:
  21. 李明輝(2008)。四端與七情:關於道德情感的比較哲學探討。台北=Taipei:台灣大學出版中心=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22. 李珥(1986)。栗谷全書。首爾=Seoul:成均館大學大東文化?究院=Dae Dong Mun Hwa Yon Gu。
  23. 李瑞全(1993)。當代新儒學之哲學開拓。台北=Taipei:文津出版社=Wei Chin Publishing House。
  24. 沈善洪編(1985)。黃宗羲全集。杭州=Hangzhou:浙江古籍出版社=Zhejiang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25. 林月惠(2010)。異曲同調—朱子學與朝鮮性理學。台北=Taipei: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26. 林安梧(2009)。「繼別為宗」或「橫攝歸縱」:朱子哲學及其詮釋方法論辯疑。嘉大中文學報,1,1-26。
  27. 金春峰(1998)。朱熹哲學思想。台北=Taipei:東大圖書公司=Dong Da Tu Shu Company。
  28. 保科正之(1994)。玉山講義附錄。台北=Taipei: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29. 唐君毅(1989)。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台北=Taipei:台灣學生書局=Student Bookstore。
  30. 康德、牟宗三譯註(2000)。康德的道德哲學。台北=Taipei:台灣學生書局=Studentbooktw Chubanshe。
  31. 陳來(2001)。朱子〈仁說〉新論。邁入21 世紀的朱子學—紀念朱熹誕辰870 周年、逝世800 周年論文集,上海=Shanghai:
  32. 陳來(2010)。朱子哲學研究。北京=Beijing:三聯書店=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33. 陳來(2003)。中國近世思想史研究。北京=Beijing:商務印書館=Shangwu。
  34. 陳榮捷(2003)。朱熹。台北=Taipei:東大圖書公司=dong da tu shu gong si。
  35. 陳榮捷(1992)。近思錄詳註集評。台北=Taipei:台灣學生書局=Taiwan Xuesheng。
  36. 黃瑩暖(2013)。朱子智藏之義析論。佛教與中國文化─王開府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台北=Taipei:
  37. 楊祖漢(2012)。「以自然的辯證來詮釋朱子學」的進一步討論。當代儒學研究,13,119-138。
  38. 楊祖漢(2013)。從主理的觀點看朱子的哲學。當代儒學研究,15,117-140。
  39. 劉述先(1984)。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台北=Taipei:台灣學生書局=Student Bookstore。
  40. 蔡振豐編(2009)。東亞朱子學的詮釋與發展。台北=Taipei:臺大出版中心=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41. 錢穆(1989)。朱子新學案。台北=Taipei:三民書局=San Min Book Co。
被引用次数
  1. 許滸、許滸(2017)。心有體用:朱子心學的構成與運作方式。臺大文史哲學報,86,1-43。
  2. 黃崇修(2020)。程伊川「義理」概念之實踐性展開-以「集義養氣」詮釋中的天人思想為視點。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60,47-86。
  3. 黃瑩暖(2016)。再論朱子之「心」。鵝湖學誌,56,113-139。
  4. 黃瑩暖(2016)。朱子〈仁說〉與「智藏」思想中的仁智圖像及其意義。中正漢學研究,28,25-48。
  5. 張莞苓(2022)。真德秀「心」論對朱子學之發展。國文學報,72,153-182。
  6. (2024)。「禮」之德即「頭腦」:論朱子「敬」的心性論定位。哲學與文化,51(3),14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