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邁向歷史-社會-文化-心理的人文療癒

并列篇名

Toward a Historical-Social-Cultural-Psychological Healing through Humanities

作者

王東美(Dongmei WANG)

关键词
期刊名称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112期(2019 / 04 / 30)

页次

235 - 26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陳家倫(2007)。新時代運動探源與當代發展趨勢。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45(4),95-138。
    連結:
  2. 〈起底心靈培訓:機構通過精神控制斂財超10億〉。(2016年8月1日)。《新京報》。(上網日期:2019年2月12日)。
  3. Allodi, F.,Dukszta, J.(1978).Psychiatric services in China or, Mao versus Freud.Canadi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Journal,23(6),361-369.
  4.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9. DSM History. . Retrieved 15 April 2019.
  5. Bulhan, H. A.(2004).Frantz Fanon and the psychology of oppression.Berlin: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6. Chiang, H.(Ed.)(2014).Psychiatry and Chinese history.London:Pickering & Chatto.
  7. Frank, J. D.,Frank, J. B.(1991).Persuasion and heal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sychotherapy.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8. Freedheim, D. K.(Ed.)(1992).History of psychotherapy: A century of change.Washington: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9. Gergen, K. J.(2009).Relational being: Beyond self and communit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0. Henrich, J.,Heine, S. J.,Norenzayan, A.(2010).Most people are not WEIRD.Nature,466(7302),29.
  11. Hizi, G.(2018).Sydney, Australia,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12. Huang, H. Y.(2017).Therapy made easy.China Perspectives,4,29-39.
  13. Huang, H. Y.(2015).From psychotherapy to psycho-boom: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psychotherapy in China.Psychoanalysis and Psychotherapy in China,1(1),1-30.
  14. Jones, D.(2010).A WEIRD View of human nature skews psychologists’ studies.Science,328(5986),1627.
  15. Kleinman, A.(2010).Remaking the moral person i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health.The Lancet,375(9720),1074-1075.
  16. Porter, R.(2002).Madness: A brief histor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7. Ratnavale, D. N.(1973).Psychiatry in Shanghai, China: Observations in 1973.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130(10),1082-1087.
  18. Routh, D. K.(2000).Clinical psychology training.American Psychologist,55,236-241.
  19. Woody, R. H.,Roberson, M.(1988).Becoming a clinical psychologist.Madison: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Inc.
  20. Yang, J.(2015).Unknotting the heart: Unemployment and therapeutic governance in China.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1. Yang, J.(2016).The politics and regulation of anger in urban China.Culture, Medicine, and Psychiatry,40(1),100-123.
  22. Zhang, L.(2014).Bentuhua: Culturing psychotherapy in postsocialist China.Culture, Medicine, and Psychiatry,38(2),283-305.
  23. Zhang, L.(2017).The rise of therapeutic governing in postsocialist China.Medical anthropology,36(1),6-18.
  24. Zhang, L.(2018).Cultivating the therapeutic self in China.Medical anthropology,37(1),45-58.
  25. 丁瓚(1964)。略論我國病理心理學現況。心理科學通訊,1964(1),4-6。
  26. 丁瓚(1959)。怎樣在我國開展醫學心理學工作。心理學報,1959(3),146-150。
  27. 江光榮,朱建軍,林萬貴,李箕君,張寧(2004)。關於價值干預與價值中立的討論(II)。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4(5),363-366。
  28. 何浩(2018)。時代課題的構造與從苦惱出發的學術:談賀照田的學術研究及其新著《從苦惱出發》。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台北:
  29. 余暘(2018)。何為理想的歷史認知?賀照田思想-歷史方法論初探。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台北:
  30. 宋守華,聶德民(2013)。身心靈概念及療法在大陸流行的原因解讀。社會心理科學,2013(8),63-67。
  31. 林宗義(编),Kleinman, A.(编)(1996).文化與行為:古今華人的正常與不正常的行為.台北:曉園出版社.
  32. 唐鉞。(1923年6月17日)。〈「玄學與科學」論爭的所給的暗示〉。《努力週報》57:1-2。
  33. 唐鉞。(1923年9月30日)。〈讀了「評所謂科學與玄學之爭」以後〉。《努力週報》72:0-1。
  34. 唐鉞。(1923年6月10日)。〈心理現象與因果律〉。《努力週報》56:1-2。
  35. 唐鉞。(1923年6月17日)。〈一個痴人的說夢〉。《努力週報》57:0-1。
  36. 唐鉞。(1923年7月1日)。〈科學的範圍〉。《努力週報》59:0-1。
  37. 桑志芹,丁立平,韓輝(2004)。關於價值干預與價值中立的討論(Ⅰ)。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4(4),283-286。
  38. 馬建青(1993)。論高校心理諮詢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係。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3(2),49-52。
  39. 馬建青(1997)。再論學校心理諮詢與思想政治教育關係。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7(2),47-51。
  40. 莫艾(2018)。對自己的話:《當社會主義遭遇危機⋯⋯“潘曉討論”與當代中國大陸虛無主義的歷史與觀念構造》讀後。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台北:
  41. 賀照田(2018)。當社會主義遭遇危機⋯⋯:“潘曉討論”與當代中國大陸虛無主義的歷史與觀念構造。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台北:
  42. 賀照田(2018)。時代的認知要求與人文知識思想的再出發(代序)。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台北:
  43. 賀照田,余暘,莫艾,何浩,薛毅,倪偉,董麗敏(2018)。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台北:
  44. 黃萬盛(2016)。什麼是中國?─軸心文明比較視野下的文化主體性。文化縱橫,2016(4),84-93。
  45. 葛銘人(1966)。這是研究心理學的科學方法和正確方向嗎?─向心理學家請教一個問題。心理科學通訊,1966(1),27-32。
  46. 翟學偉(2018)。儒家式的自我及其實踐:本土心理學的研究。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5),124-134。
  47. 翟學偉(2017)。人如何被預設:從關係取向對話西方─重新理解中國人的問題。探索與爭鳴,2017(5),37-40。
  48. 劉念、步超、劉洪超、王雲娜、郝洪。(2017年2月20日)。〈心靈控制不是心理輔導〉。《人民日報》。(上網日期:2019年2月12日)。
  49. 劉華山(1994)。學校心理輔導與德育工作的區別與聯繫。人民教育,1994(10),35-37。
  50. 劉懷丕、段續。(2016年8月4日)。〈「心靈培訓」成精神傳銷警惕「雞湯」背後的「迷魂湯」〉。《解放日報》。(上網日期:2019年2月12日)。
  51. 樊富珉,彭慶紅(1995)。試論我國高校心理諮詢與思想政治教育。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1),46-50。
  52. 鄭日昌,舒聞銘(1992)。心理諮詢與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科學,1992(6),59-61。
  53. 閻雲翔(2012).中國社會的個體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54. 羅傑斯,卡爾, C.,劉毅(譯),鐘華(譯)(2006).羅傑斯著作精粹.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55. 羅歡歡。(2018年3月3日)。〈針對《南方週末》「野雞心理學」的報導,三大心理學權威會首次聯合發聲〉。《南方週末》。(上網日期:2019年2月12日)。
  56. 羅歡歡、席莉莉、楊迪雅、黃丹煒。(2018年2月8日)。〈心理抗癌、表演治病、不顧倫理⋯⋯「野雞心理學」席捲而來〉。《南方週末》。(上網日期:2019年2月12日)。
被引用次数
  1. 陳信行(2019)。《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新書討論-編按。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12,17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