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體適能納入考試計分之可行性評估

DOI

10.6223/qcpe.2101.200703.1705

作者

洪嘉文

关键词

體適能 ; 檢測項目 ; 學校體育

期刊名称

中華體育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21卷1期(2007 / 03 / 01)

页次

39 - 5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體適能與健康是發展及提升國家競爭力之基本要件,亦是所有活動的基礎,其重要性自不在話下。本文探討之目的乃就主題之政策背景、現況分析、問題評析、有效策略及結語分別予以探究。其中在問題評析部分提出過度強調體適能檢測,將窄化學校體育功能;體適能納入考試計分,將引起家長及學生反彈;體適能檢測項目尚待建立共識;檢測人員之公信力仍待建置以及學生運動時間不足,影響學生體適能提升等五項觀點;而在有效策略部分則提出加強體適能觀念宣導;強化溝通平臺機制;訂定公平客觀之檢測項目;規劃大專校院系所成立體適能檢測中心以及鼓勵大學及高中將體適能檢測或體育成績列入申請或推甄入學之參考依據等五項觀點。以期對體適能檢測之正面意義有所助益。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2005)。體適能納入考試計分之可行性評估實施計畫報告書。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2005)。體適能納入考試計分之可行性評估實施計畫。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3. 方進隆(1997)。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4. 方進隆(1995)。體適能與全人健康。中華體育季刊,5,62-69。
  5.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9)。國民體適能促進策略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6. 卓俊伶(2005)。聯合國國際體育運動年介紹。第28屆奧林匹克研討會學員手冊,臺北市:
  7. 卓俊辰(2004)。2004體適能與團隊動力研習會。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8. 洪嘉文(2002)。學校體育經營管理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
  9. 洪嘉文(2005)。學校體育經營管理策略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
  10. 教育部(2004)。教育部四年施政主軸。臺北市:教育部。
  11. 教育部體育司(2005)。體適能納入考試計分之可行性評估專案報告。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12. 教育部體育司(1997)。臺閩地區中小學學生體適能檢測資料處理常模研究。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13. 教育部體育司(2005)。94年度各級學校運動團隊與學生運動參與情形現況調查。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14. 教育部體育司(1999)。提升學生體適能中程計畫。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15. 教育部體育司(2004)。推動中小學學生健康體位五年計畫。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16. 教育部體育司(2006)。95年度全國各級學校拔河比賽記者會部長致詞稿。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17. 教育部體育司(2003)。92年度臺閩地區中小學學生體適能狀況調查研究。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18. 教育部體育司(2004)。教育部93年體適能檢測項目調查報告書。
  19. 教育部體育司(2004)。大專院校體適能教學手冊。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被引用次数
  1. 蔡俊傑、楊慧鈴、塗婉儀(2012)。性別對青少年運動友誼影響之調查研究。體育學系系刊,12,71-80。
  2. 蔡秀華、郭哲君、呂宛蓁(2016)。我國體適能專業指導員政策之回顧與探討。臺灣體育學術研究,61,151-162。
  3. 陳春安,邱榮貞,李政達(2023)。南臺科技大學新生體適能現況之調查研究。中原體育學報,21,36-54。
  4. 陳金海、洪英源、侯淑玲、方介民(2017)。大學日間部新生體適能評估探討。長榮運動休閒學刊,11,14-23。
  5. 陳金海、洪英源、施國森、侯淑玲(2016)。長榮大學學生運動參與狀況調查分析。運動與遊憩研究,10(3),44-60。
  6. 陳麗玉、張敬堂(2010)。城鄉國中生體格與健康體能之比較研究。臺中科大體育學刊,6,169-178。
  7. 陳培季、張意德、張世沛、李翠娥(2013)。大學生身體組成、心肺耐力與運動參與行為之關係。運動與遊憩研究,7(3),33-43。
  8. 陳奕良、何國龍、方國民(2008)。國中學生體適能檢測結果分析比較—以臺北市東湖國中94-96學年度為例。北體學報,16,327-335。
  9. 陳玉芳(2013)。體育教學對大學生體適能成效評估。運動與遊憩研究,8(1),1-12。
  10. 鄧政偉、楊昌斌、黃智能、張世沛、邱次郎(2018)。體適能納入十二年國教比序對學生體適能之影響。台東大學體育學報,28,31-46。
  11. 龔窈萱、張志銘、張世沛(2013)。以運動參與為干擾變項探討體適能對學業成就之影響。運動與遊憩研究,7(4),121-137。
  12. 黃景鶴、紀嘉琪(2012)。跳繩運動對國中男女學生身體組成影響之差異。中原體育學報,1,88-94。
  13. 黃娟娟、許弘毅、張志銘、林作慶(2014)。大學生健康體適能之追蹤分析-以大葉大學99 學年入學至 101 學年變化情形為例。運動與遊憩研究,8(3),45-60。
  14. 黃若飴、陳秀珠、張世沛、施國森(2012)。中臺科技大學 100 學年度四技新生體適能檢測評估。中原體育學報,1,47-54。
  15. 黃素珍、陳明宏、陳妤瑄、張世沛、施國森(2012)。大學生體適能與睡眠品質調查研究─以中臺科技大學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1(1),158-169。
  16. 黃素珍、陳培季、陳弘順、張世沛(2013)。蘭陽技術學院學生體適能現況調查評估。運動休閒餐旅研究,8(3),114-125。
  17. 黃永炘、陳金海、侯淑玲、吳燕貴(2014)。長榮女中新生體適能之探討。長榮運動休閒學刊,8,38-44。
  18. 賴永成、許弘毅、張志銘、林作慶(2012)。大學女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相關之研究─以大葉大學為例。運動與遊憩研究,7(2),18-29。
  19. 李文益(2015)。萬能科技大學103學年度大一新生健康體適能現況研究。萬能學報,37,237-247。
  20. 李詠振、李文良(2015)。鄭多燕健身操12週介入活動對國小體重過重及肥胖學童體適能之成效。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4,77-90。
  21. 廖敏竣、陳金海、施國森、侯淑玲(2015)。長榮女中不同年級學生健康體適能比較分析。運動與遊憩研究,10(1),70-77。
  22. 林超文,李詠振,何健章(2021)。鄭多燕健身操12週介入活動對國小體重過重及肥胖學童體適能之成效。輔仁大學體育學刊,20,106-120。
  23. 盧廷峻,楊雅琪,張意德,施國森(2022)。大學生運動參與、體適能與自覺運動效益之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16(3),1-14。
  24. 盧廷峻,張世沛,施國森(2010)。大學生健康體適能調查研究-以中臺科技大學為例。興大體育學刊,10,75-83。
  25. 羅凱暘、謝錦城、童淑琴、吳明城、何健章(2015)。臺灣地區10 ~18 歲青少年體適能世代趨勢―1997~ 2013 年。大專體育學刊,17(4),443-460。
  26. 歐宗明、陳岷莘、徐翠敏(2017)。大專拳擊有氧舞蹈基礎課程之設計。淡江體育學刊,20,15-30。
  27. 吳一德(2009)。大學新生健康體能商、血脂質及代謝症候群相關之研究。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9,41-52。
  28. 謝錦城、黎俊彥、梁龍鏡(2008)。不同健康體能商大學男生之血脂質比較研究。大專體育學刊,10(3),151-161。
  29. 顏君彰、林晉榮(2009)。教育部體育司學生運動能力納入入學錄取條件之規劃-運動參與行為。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4(2),112-124。
  30. 楊哲冠、黃瑞臻、郭政茂、張世沛、施國森(2011)。大專院校學生運動參與及體適能評估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6(2),1-15。
  31. 楊智荃、程少洋、莊瑞平(2018)。大學新生身體活動、坐式生活型態與健康體適能關係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7,18-32。
  32. 葉德豐、黃建財、馮兆康、張世沛、林川雄、王芃穎(2018)。探討大學生手機成癮與運動習慣對睡眠品質的影響:以中部某私立科技大學為例。運動與遊憩研究,12(3),54-65。
  33. 葉乃靜、戚栩僊(2017)。社交網聯情境下的健康體適能學習與知識建構—臉書社群媒體介入研究。資訊社會研究,32,151-194。
  34. 張鼎乾、張意德、張世沛(2014)。德霖技術學院學生運動習慣與睡眠品質相關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9(1),36-50。
  35. 張家鳳,李文益(2016)。萬能科技大學104學年度大一新生健康體適能現況研究。萬能學報,38,97-107。
  36. 張曙笙、王助順(2008)。健走計畫介入對健康體能、血脂質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影響。學校衛生,53,93-101。
  37. 掌慶維、呂學棱(2018)。法國、丹麥、中國中學體育會考之比較。中華體育季刊,32(1),1-9。
  38. (2017)。國中生休閒活動參與動機對睡眠品質之影響。休閒運動管理學刊,3(2),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