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多元族群社會下的華族母語高等教育:馬來西亞「獨立大學」籌建的歷史意義

并列篇名

Chinese Vernacular Higher Education in a Plural Society: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Merdeka University Proposal

DOI

10.29624/CHJH.201106.0003

作者

曹淑瑤(Shu-Yao Tsao)

关键词

華族 ; 多元社會 ; 母語教育 ; 獨立大學 ; 馬來西亞 ; Ethnic Chinese ; Plural Society ; Chinese Vernacular Education ; Merdeka University ; Malaysia

期刊名称

興大歷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3期(2011 / 06 / 01)

页次

75 - 9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獨立大學的籌創,源於馬來西亞高等教育資源的不足,以及馬來西亞華族對於華族的民族文化認同,但這個構想卻在以馬來民族與文化為核心的馬來西亞國族建構過程中,遭遇執政當局的排擠而無法實踐。然而,華族強調其母語教育的理想已內化到許多華人的心目中,成為一種民族文化認同的體現,因此,獨立大學雖未能設立,但馬來西亞華族社會經過調整策略後,終能在1990年代成立南方、新紀元及韓江三間以華族文化為核心價值的民辦學院,這種現象的出現,顯現華族的民族文化認同不可能因馬來化的國家建構而消失,如同一座看似平靜的死火山,事實上,卻是一座活火山。

英文摘要

To preserve their national culture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of their children, the Malaysian Chinese attempted to found a private university, namely Merdeka University in 1969. As the Malay elite who dominated the political arena intended to build a nation-state with the Malay culture and language as the core values, the government refused to grant the permission. Nonetheless, the establishment of ”Merdeka University” became a dream of many Malaysian Chinese. With some compromises, three Chinese colleges were founded in 1990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se colleges reveals that the pursuit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identity of the Malaysian Chinese just looks like an active volcano rather then an extinct volcano.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歷史學
参考文献
  1. 〈三語教學消疑慮‧申請註冊有轉機 副首相允助新紀元開辦〉,《南洋商報》,1994年12月9日。
  2. 〈大馬第一間民辦大學 獨大獲准註冊〉,《南洋商報》,1969年5月9日。
  3. 〈高庭駁回訴方要求 宣判獨大不准創辦〉,《通報》,1981年11月8日
  4. 〈林晃昇呼籲:以堅忍不拔精神爭取華教發展 以愚公移山精神爭取開辦獨大〉,《南洋商報》,1977年7月24日
  5. 〈獨大有限公司對政府訴訟案開審〉,《南洋商報》,1981年9月29日。
  6. 〈董教總絕對依據程序 申辦新紀元學院〉,《光華日報》,1995年12月23日。
  7. 〈獨大註冊昨獲批准〉,《星洲日報》,1969年5月9日
  8. 〈要求批准新紀元學院註冊 董教總上訴教育部〉,《星洲日報》,1994年11月16日。
  9. 〈獨大公司發動一人一元運動〉,《星洲日報》,1978年11月16日。
  10. 〈獨大理事會舉行特別會議決定 將採法律行動解決政府拒准辦獨大事〉,《南洋商報》,1978年9月20日。
  11. 〈取消合辦大學 三院分道揚鑣〉,《東方日報》,2007年3月18日。
  12. 〈獨立大學有限公司決由今日開始推動華人社團簽名蓋章 呈請元首恩准創辦獨大〉,《南洋商報》,1977年10月28日。
  13. 〈馬華決助董教總申請 將教育中心改為學院〉,《星洲日報》,1993年10月13日。
  14. 〈楊泉為內定首任院長 韓江學院正式申辦〉,《星洲日報》,1998年7月15日。
  15. 〈獨大訟案就此了結 聯邦法院批准律政司申請 獨大案不能再向樞密院上訴〉,《南洋商報》,1982年7月10日。
  16. 〈創辦獨立學院申請經被拒絕〉,《南洋商報》,1974年11月8日。
  17. (1960).Report of the Education Review Committee, 1960.Kuala Lumpur:The Government Press.
  18. 〈獨大公司正式入稟高庭 就獨大創辦遭拒事起訴〉,《南洋商報》,1980年9月17日。
  19. 〈凡欲留學無劍橋文憑者 教部將與外國史館安排 不發通行護照〉,《星洲日報》,1967年10月12日
  20. 〈創辦獨大被拒起訴政府訴訟案開審〉,《星檳日報》,1981年9月29日
  21. 〈獨大獨中行政樓一旦建竣 董教總可能在加影興建一間私立學院〉,《星洲日報》,1991年8月4日。
  22. 〈全國華人心聲部分政黨亦響應 超過四千華團簽蓋 請元首恩准辦獨大〉,《南洋商報》,1978年2月5日。
  23. 〈李三春對報界表示 教長對獨大之聲明亦即馬華公會立場〉,《南洋商報》,1978年12月12日。
  24. 〈新紀元學院申請暫被擱 董教總將向國陣華裔為主政黨求助〉,《南洋商報》,1994年10月15日。
  25. 〈李三春表示辦獨大 華人不能真正受惠 表示不願把人民帶入不實際途徑〉,《建國日報》,1978年11月27日。
  26. 〈起訴政府拒准創辦獨立大學 獨大有限公司被判敗訴〉,《星檳日報》,1981年11月8日。
  27. 〈敦拉薩揭露有十間學校曾受共黨份子顛覆〉,《南洋商報》,1969年1月14日。
  28. 《南洋商報》,1971年1月23日
  29. 董教總教育中心(非營利)有限公司,《新紀元學院暨董教總教育中心(非營利)有限公司1998年工作報告書》,頁2。
  30. 〈敦陳修信為馬華領袖會議獻辭 呼籲國人慷慨捐獻 協力創辦東姑學院〉,《南洋商報》,1968年8月12日。
  31. 〈法庭有需考慮案中法律及事實問題獨大訟案審畢 宣布保留判詞〉,《通報》,1981年10月8日。
  32. 〈韓江國際學院獲註冊 馮鎮安:是北馬人喜訊〉,《光華日報》,1999年7月16日。
  33. 〈以加影教育中心為院址 董教總申辦高等學院〉,《南洋商報》,1993年10月11日。
  34. 〈教長慕沙宣布政府被迫拒絕創設獨立大學申請〉,《星檳日報》,1978年9月18日。
  35. 〈獨大上訴失敗〉,《星洲日報》,1982年7月7日。
  36. 〈韓江中學與大馬新聞資訊學院 復辦「韓江新聞班」 即起招生明年開課〉,《星洲日報》,1997年11月13日。
  37. 〈元首拒絕獨大創辦〉,《南洋商報》,1979年2月25日。
  38. Butcher, John G.(1979).The British in Malaya, 1880-1941.Kuala Lumpur: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9. Federation of Malaya(1961).Education Act, 1961.Kuala Lumpur:The Government Press.
  40. Federation of Malaya(1952).The Education Ordinance, 1952.The Federation of Malaya Government Gazette,5(30),594-595.
  41. Fenn, William P.,Wu, Teh-yao(1951).Report of a Mission Invited by the Federation Government to Study the Problem of the Education of Chinese in Malaya, 1951.Kuala Lumpur:The Government Press.
  42. Hayes, Carlton J. H.(1953).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Modern Nationalism.New York:Russell and Russell.
  43. Hussein, Tun Abdul Razak(1956).Report of the Education Committee, 1956.Kuala Lumpur:The Government Press.
  44. Means, Gordon P.(1970).Malaysian Politics.London:University of London Press.
  45. Means, Gordon P.(1991).Malaysian Politics: The Second Generation.Kuala Lumpur: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6. National Operations Council(1969).The May Thirteenth Tragedy: A Report of National Operations Council.Kuala Lumpur:National Operations Council.
  47. Redfield, M. P.(ed.)(1963).The Social Uses of Social Science: The Papers of Robert Redfield.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48. Roff, W. R.(1967).The Origins of Malay Nationalism.Kuala Lumpur:University of Malaya Press.
  49. 王國璋(1997)。馬來西亞的族群政黨政治(1955-1995)。台北:唐山出版社。
  50. 古鴻廷(2003)。教育與認同:馬來西亞華文中學教育之研究(1945-2000)。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51. 安煥然、吳華、舒慶祥(2004)。公心與良心:郭鶴堯傳。柔佛新山:彩虹出版有限公司。
  52. 何國忠編(2001)。承襲與抉擇:馬來西亞華人歷史與人物文化篇。台北: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畫。
  53. 林水檺編、何國忠編、何啟良編、賴觀福編(1998)。馬來西亞華人史新編。吉隆坡: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
  54. 林水檺編、駱靜山編(1984)。馬來西亞華人史。雪蘭莪: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
  55. 南方學院(1991)。南方學院手冊。柔佛新山:南方學院。
  56. 馬來西亞董教總全國華文獨中工委會編(1993)。獨大史料集。吉隆坡:馬來西亞獨立大學有限公司。
  57. 教總33年編輯室編(1987)。教總33年。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
  58. 教總教育研究中心編(1984)。教總成立卅三年華文教育史料。吉隆坡:教總教育研究中心。
  59. 曹淑瑤(2010)。國家建構與民族認同:馬來西亞華文大專院校之探討(1965-2005)。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60. 曹淑瑤(2009)。馬來西亞韓江學院的創辦與發展─「華人」學院抑「華文」學院?。亞太研究論壇,43,206-234。
  61. 莊英章編(1992)。文化人類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62. 莊國土(2003)。二戰以後東南亞華族社會地位的變化。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63. 董教總全國華文獨中工委會資訊局編(1992)。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64. 董總出版組(1987)。董總卅年。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65. 董總出版組(1987)。董總卅年。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66. 董總總務處編(2001)。風雲激盪一百八十年─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圖片集。雪蘭莪: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67. 寬柔專科部十五周年紀念特刊編委會(1990)。寬柔專科部十五周年紀念特刊。柔佛新山:寬柔專科部。
  68. 鄭良樹(2003)。馬來西亞倡議創辦獨立大學之經緯。海華與東南亞研究,3(2),17。
  69. 謝世忠(2002)。「國族─國家」、共同體、及其解構─評泰國與中國少數族群的人類學研究。亞太研究通訊,16,14。
  70. 韓江學院(2001)。韓江學院。檳榔嶼:韓江學院。
  71. 韓江學院(2001)。韓江學院史料,1997-2001。檳榔嶼:韓江學院。
被引用次数
  1. 戴庭筠,蔡美慧,廖傑恩,陳溫茹(2023)。大學實踐台語授課對培育多語素養與提升台語態度之影響。台灣學誌,22,5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