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台灣婚姻與家族治療實務之發展:十一個案例的比較分析
|
并列篇名
|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Couple and Family Therapy Practices in Taiwa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11 Case Clinical Studies
|
DOI
|
10.6254/2006.26.73
|
作者
|
趙文滔(Wen-Tao Chao)
|
关键词
|
台灣本土心理治療 ; 家族治療 ; 案例研究 ; 婚姻諮商 ; 實務工作發展 ; case study ; clinical practice ; family therapy ; marital counseling ; Taiwan indigenous psychotherapy
|
期刊名称
|
本土心理學研究
|
卷期/出版年月
|
26期(2006 / 08 / 01)
|
页次
|
73
-
103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儘管已有充分的本地研究指出各種精神/心理問題與病人/案主之家庭系統密切關聯,並不斷呼籲系統取向介入處遇的重要性,目前台灣婚姻、家族治療實務工作發展仍極度不足。為具體瞭解本地實務界的現況,本研究回顧自1992至2004年在台灣發表之相關文獻72篇,並深入分析其中11篇實務案例研究,以探討台灣婚姻/家族治療現有的發展與遭遇的困境。
依「理論取向」、「問題分析」、「治療過程」、「治療成果」四個層面對十一篇案例研究進行內容比較分析後發現:(1)實務研究數量有限,但治療人員、治療場景與涵蓋問題堪稱多元;(2)在理論取向上偏重「結構取向」與「蕯提爾模式」兩種,多元性有限;(3)「頭重腳輕」的發展傾向-在文獻發表數量及內容上皆傾向依賴理論及介入技巧;(4)治療歷程傾向專注於治療師介入,有遠離家庭本身經驗之虞;(5)文化因素可對治療產生關鍵性影響,然尚未受到普遍重視。
根據分析結果,本文建議:(1)積極推展本地婚姻、家族治療實務工作,及跨領域專業間之聯繫合作;(2)在實務工作上豐富理論取向的多元性;(3)培育實務督導師資、開設實務取向訓練課程,以轉化既有理論認識為實踐能力,增進治療效能;(4)重視並進一步研究文化因素對本地家族治療過程的影響。
|
英文摘要
|
Numerous studies in Taiwan have indicated a connection between mental illness and patients' family systems and called for systemic intervention. However, to date, couple and family therapy is little practiced in Taiwan. This study entails a review of 72 relevant studies from 1992-2004 and a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11 clinical case studies in terms of theoretical approach, problem assessment, therapeutic process, and treatment outcome. Results indicated: (1) a variety of therapeutic disciplines, settings, and presenting problems; (2) little theoretical diversity, with the structural approach and the Satir model prevailing; (3) publications of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utnumber those of clinical practice, and the therapy process has tended to rely on theoretical frameworks and correspondent techniques; (4) descriptions of the therapy process have tended to focus more on therapist intervention and less on the family's experience; and (5) there has been little emphasis on Taiwanese culture, which sometimes can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rapy. 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 include the need to (1)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couple/family therapy in Taiwan and enhance collaboration across disciplines; (2) enrich the diversity of theoretical approaches in clinical practice; (3) establish practice-oriented raining programs, and cultivate experienced clinical supervisors to help local therapists transform their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to clinical practice; and (4) pay more attention to and conduct more research on the role of culture in family therapy.
|
主题分类
|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
参考文献
|
-
邱獻輝(2002)。(婚姻與家庭系統環繞模式之探討(上))。《諮商與輔導》,193,27-32。
連結:
-
邱獻輝(2002)。(婚姻與家庭系統環繞模式之探討(下))。《諮商與輔導》,194,37-40。
連結:
-
邱獻輝(2002)。(婚姻與家庭系統環繞模式之探討(下))。《諮商與輔導》,194,37-40。
連結:
-
邱獻輝(2002)。(婚姻與家庭系統環繞模式之探討(上))。《諮商與輔導》,193,27-32。
連結:
-
陳惠雯、林世華、吳麗娟(2001)。(婚姻衝突、家庭界限與青少年子女適應之相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2(2),143-165。
連結:
-
游淑瑜(2002)。家族治療本土化的思考觀點-從西方、台灣家族治療的歷史發展談起。《諮商與輔導》,201,28-31。
連結:
-
賈紅鶯、陳秉華(2001)。癥狀與家庭互動的轉變歷程-結構策略家族治療的觀點。本土心理學研究,15,163-220。
連結:
-
賈紅鶯、陳秉華、楊連謙(2003)。一個結構-策略家族治療改變歷程與文化意涵。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6(1),71-124。
連結:
-
Im, W,Wilner, R. S.,Breit, M.(1983).Jealousy: Interventions in couple therapy.Family Process,22,211-219.
-
Lo, H. T.,L. Y. Cheng,F. Cheng,C. N. Chen(1993).Psychotherapy for the Chinese Canadians.Psychotherapy for the Chinese
-
Minuchin, P.,Colapinto, J.,Minuchin, S.(1998).Working with families of the poor
-
王大維(1996)。(家庭系統理論在生涯諮商上之應用)。《諮商與輔導》,124,21-24。
-
王大維(1995)。(從Minuchin的結構家族治療理論談家庭系統中的權力關係)。《諮商與輔導》,115,5-10。
-
王沂釗(1995)。(家庭結構、家庭關係與青少年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學生輔導通訊》,36,108-118。
-
江睿霞(1993)。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
李維榕(2000)。(誰人可以賦權使能?)。《應用心理研究》,6,41-44。
-
沈慶鴻(1997)。(家族治療的省思-女性主義治療對家族治療系統理論的評論)。《諮商與輔導》,135,14-20。
-
周志建、黃明慧(2001)。(薩提爾(Virginia Satir)家族治療模式運用於婚姻諮商實例探討(上))。《詻商與輔導》,191,8-12。
-
周志建、黃明慧(2001)。(薩提爾(Virginia Satir)家族治療模式運用於婚姻諮商實例探討(下))。《諮商與輔導》,192,28-31。
-
周麗玉(1998)。(有效的家庭會談能創造改變的契機)。《諮商與輔導》,148,2-5。
-
林方皓(1996)。(暴力虐待家庭的家庭治療模式)。《中華醫務社會工作學刊》,6,49-58。
-
洪雅琴、陳祥美(2001)。(後現代主義敘事治療概論(三之二))。《諮商與輔導》,182,20-25。
-
洪雅琴、陳祥美(2001)。(後現代主義敘事治療概論(三之三))。《諮商與輔導》,183,21-25。
-
洪雅琴、陳祥美(2001)。(後現代主義敘事治療概論(三之一))。《諮商與輔導》,181,2-7。
-
孫頌賢、修慧蘭(2002)。(家族治療理論的家庭系統觀)。《輔導季刊》,38(3),41-47。
-
翁樹澍(2003)。(薩提爾家族治療模式轉化歷程之探討-以厭食症患者的家庭為例)。《朝陽人文社會學刊》,1(2),117-168。
-
馬傳鎮(1986)。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
張虹雯、郭麗安(2000)。(父母爭吵時的三角關係運作與兒童行為問題之相關研究)。《中華輔導學報》,8,77-110。
-
張家銘、楊詠仁、賴德仁、劉嘉逸、楊庸一(2002)。(共有型精神病患)。《臺灣精神醫學》,16(4),322-329。
-
張麗鳳(2003)。(Satir模式家族治療個案研究)。《輔導季刊》,39(1),64-68。
-
梁淑慧(2000)。(家庭諮商在ADHD兒童和青少年家庭中的運用)。《輔導季刊》,36(3),20-23。
-
許季琴(1992)。(藥物濫用者之家庭結構分析-以安非他命濫用者為例:以結構派分析家庭結構與問題關聯)。《社區發展季刊》,60,111-120。
-
郭親儒(1996)。(外遇者其家庭系統之探究)。《社區發展季刊》,75,174-179。
-
陳美碧、尹祚芊、蔡欣玲(1999)。(中國文化下身心症家庭分析與處置)。《榮總護理》,16(3),246-253。
-
陳慶餘、李立維、吳英璋(1991)。(身心症狀家庭功能與疾病的關係)。《中華心理衛生學刊》,5(1),23-34。
-
曾玉(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
程玲玲(1997)。海洛因成癮者的家庭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0(2),45-65。
-
楊國樞(1988)。中國人的蛻變
-
楊國樞、余安邦(1992)。中國人的社會取向:社會互動的觀點。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理念及方法篇
-
楊連謙(1998)。嫉妒妄想:結構-策略取向婚姻治療的處理經驗(下)。諮商與輔導,148,15-20。
-
楊連謙(2000)。婚姻治療中賦權使能的歷程:一病態嫉妒個案的經驗。應用心理研究,5,213-250。
-
楊聖雄(199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葉秀蓮(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
葉明華、楊國樞(1998)。中國人的家族主義―概念分析與實徵衡鑑。《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3,69-225。
-
董季珠(1998)。受不了母親眼淚的男人?-以結構策略取向處理酒癮家庭的經驗。《中華醫務社會工作實務》,1,57-69。
-
賈紅鶯(1999)。家族治療理論的建構與解構-我對家族治療的一些省思。輔導季刊,35(1),9-14。
-
賈紅鶯(200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
熊曣(1992)。家族治療案例探討-走出家庭生命的幽谷。初等教育學刊,1,159-172。
-
劉淑瀅(1995)。家族諮商在國小的運用。學生輔導通訊,37,94-101。
-
樊瑞慧(198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蔡春美(199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
鄭泰安、曾文星(1996)。華人常見的心理症與社會心理問題。華人的心理與治療
-
賴念華(2001)。薩提爾模式-治療師探索案主冰山的引導方式。輔導季方刊,37(1),46-50。
|
被引用次数
|
-
賈紅鶯(2011)。家族治療的文化脈絡與靈性議題:家暴的困境、轉變與反思。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0,124-149。
-
趙文滔、陳德茂(2017)。中小學輔導教師在跨專業系統合作中的挑戰:可能遭遇的困境、阻礙合作的因素以及如何克服。應用心理研究,67,119-179。
|